着眼“四个全面” 平安浙江建设行稳致远
渔船上的网格长会议 |
(上接1版)
化解矛盾纠纷不能只当“消防员”,还要从源头上预防。杭州滨江区浦沿街道杨家墩社区有条“垃圾街”曾因美食而闻名,但街巷狭窄、拥挤,违法搭建现象严重,加之人口结构较为复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彻底消除隐患,浦沿街道计划对该社区全面整治,考虑到成片拆违涉及多方利益、矛盾多发,浦沿街道在决策前对项目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建议稳步推进该社区拆违工作,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发生,顺利助力“垃圾街”旧貌换新颜。2015年,全省评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民生问题等领域的重大事项4000余件,防范和消除了一批不稳定因素。
固本强基,基层社会治理再创新
平安浙江建设始终坚守一个理念,那就是创新,创新做实大基层,创新探索大治理。为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平安基层基础建设,2015年,我省开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年”活动,抓“三治”、强基层、防风险、促提升,不断深化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社会风险防控能力,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信息化也成为必然。2015年,“互联网+平安”“云上浙江”成为我省社会治理和助推社会稳定工作的新基因、新载体。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网络移动终端,已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90%以上的村(社区),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互相联动,初步形成了网上网下整体作战的工作体系。全省10.9万个网格、23.4万余名专兼职网格员通过逐级上报、部门联动、闭环处置、四色预警等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信息化治理,提升了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能力,而探索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三治合一”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则是成功激发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实现基层治理多赢的“法宝”。
桐乡河山镇,因为养猪污染问题,叔侄反目、兄弟结仇等矛盾时有发生,占全镇人口20%的养猪户让其他80%的村民苦不堪言。如何更好地协调养猪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做到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河山镇充分运用“三治合一”,法治先行,成立道德评判团凝聚共识,以村民自治巡查团作约束,引导养殖户适时转产。期间,既无一起强拆,也无一起因拆猪棚而引发的上访事件。与此同时,在“三治合一”基层治理新样本的指引下,全省100%的村、社区制订修订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立家训、树家风”活动在全省掀起一股热潮。
如今,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浙江美丽图景愈发清晰。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浙江以最靓丽的面貌让世界各国来宾感受到了平安浙江的魅力,收获了各方“点赞”。
外化于形,内化于心。2015年12月,平安浙江建设,这一关系千万浙江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有了一个庄重简洁、寓意丰富的标志。传统的“印章”形式、中国红的主色调、“浙”“江”两字与“鼎”的巧妙结合,这个承载了平安浙江整体寓意的标志,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建设平安浙江责任与担当,传递出为实现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和生态安全“五位一体”大平安理念的庄严承诺与坚定决心,寄托了对平安浙江的美好祝愿。
如今,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建共享平安浙江的热情高涨。独具浙江特色的平安文化,已渗透到浙江城乡的每个角落,渗透到每一个生活在浙江这片土地上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