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世 相

餐具洗个澡,烫得不得了

记者零距离观察餐具消毒全过程

除渣
浸泡
喷淋
高温
烫煮
打包

  本报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屠晴静

  本报讯 在餐馆吃饭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每套1元”的消毒餐具,那么,这些餐具究竟是怎么消毒的,消毒过程是否牢靠?昨天,省卫生监督所组织部分行风监督员走进餐具消毒企业工作现场,零距离观察餐具消毒全过程。记者一路跟随记录。

  监督员一行到达杭州市余杭区的一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公司时,车间里正在作业。这里工作环境开阔,少数几个工人戴着帽子、穿着防水鞋,在一条传送带边工作。“这条就是我们的自动清洗系统,整条传送带大约有90米,餐具从除渣到入库都是在传送带上完成的。正常情况下,一套餐具从进入流水线到包装完成大约要耗时25分钟。”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寿云峰介绍。

  记者看见,在传送带的外端,一名工人正戴着手套,将刚从餐饮店运送回来的餐具放入传送带上的洗碗机内进行高压水除渣。很快,餐具内残留的残渣被筛选出来,去除残渣后的餐具被传送带传送至下一环节,而筛选出的残渣则从另一端被传送到一个单独的垃圾间里。“你们看,这里是一个分流点,一边向左,一边向右,有效消除了后续污染。”寿云峰说。

  之后的流程,就像是餐具在洗澡。完成除渣的餐具,通过传送带进入到一个“小黑屋”里接受高压喷淋,随后被送入浸泡池中接受消毒和洗涤剂的浸泡。记者发现,这个喷淋、浸泡的环节一共有3次,第一个浸泡池内的水是浑浊的,其间还有少数漂浮物,但到第3个浸泡池时,水已经很清澈,餐具看上去也非常洁净。

  经过3次清洗之后,餐具被传送到高温池接受烫煮,随后进入烘干机内烘干杀菌,这也是餐具在清洗车间内的最后两道程序。由于高温池内的水都是95度以上的,烘干机内温度更是高达140多度,记者只是走在传送带边,就能感觉到明显的热度,停留时间稍长一点,额头就已经有汗渗出来。

  餐具从烘干机出来后,被传送到后续的包装车间,但要进入这个车间并不容易。在经过了换鞋、更衣、洗手、消毒等一系列程序后,记者和检查人员才走了进去。“这个环节叫洁净包装,所以里面的环境是相对无菌的。为了确保餐具不受污染,只有工作人员才可以进来操作。”余杭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周新说。相比清洗车间而言,这里的工作人员比较多,她们每天要对3万多套餐具进行最后的检查、分类和整理,然后将合格的餐具通过传送带传送至最后的打包环节。

  另外,公司还配有实验室,不仅企业自检,辖区卫生监督部门也会不定期对餐具进行大肠杆菌等指标的检测,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公开公示,确保流入市场的餐具安全。“原来餐具消毒有着这么复杂的工序和这么严格的标准,以后外出就餐就更放心了。”行风监督员张先生说。

  “现在消费者对餐饮具卫生的要求很高,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其中的细节和我们的监管常态。”省卫生监督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葛黎菁说。


浙江法制报 世 相 00003 餐具洗个澡,烫得不得了 2016-09-27 2 2016年09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