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全国法制媒体浙江行

社长老总来到奉化溪口“淘宝”

建议全国司法所都来学一学这里的硬实力

采访团参观溪口镇调委会
采访团成员与何华海(右一)交流
鲍淑琴接受采访

  本报记者 韩双 文 王志浩 摄

  溪口,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历史积淀的小镇。昨天,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活动采访团来到这里“淘宝”。

  自2003年成立以来,奉化市溪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始终坚持实体化管理、规范化运行、专业化培训、社会化联动,主动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不断践行“枫桥经验”,最大限度消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将大量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在基层,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采访团成员们实地考察采访后,都觉得他们的创新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值得学习,值得推广。

  硬件软件都强,还常跨海峡交流

  调委会的“硬实力”到底有多强?在溪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采访团现场感受了一把。

  调委会设置在溪口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内,主动将窗口前移,第一时间对矛盾纠纷作出反应。调委会内部设立接待室、调解室、办公室、法律服务室等,业务用房面积达400平方米,配备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录音笔等现代化办公基本设备,有效保证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辐射范围,调委会依托溪口司法所的硬件优势,增加了3辆警用电动车,专门用来开展调解工作。

  溪口镇综治办常务副主任董春来向采访团介绍,自2014年以来,溪口镇已连续2年成功开展海峡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活动,溪口镇调委会工作人员先后与来自台湾台中、彰化、新竹、屏东等地的40余位基层调解员开展学习交流,主动吸收先进调解理念,共同探讨调解制度建设,研析调解实务技巧,有效促进了调解工作的新发展,为形成常态化的两岸基层调解员交流机制、打造调解员培训“溪口样本”,搭建起了有力平台。

  品牌调解工作室,专门调处旅游纠纷

  采访团还参观了“华海工作室”。

  溪口镇调委会立足于国家5A旅游风景区,针对旅游矛盾纠纷较为多发、易发的实际,他们不断探索推进精细化调解模式,于2012年成立了专门负责处理旅游纠纷的品牌工作室——“华海工作室”,聘任宁波市“金牌调解员”何华海“执掌”这个工作室。

  安徽法制报总编辑粟原慰等采访团成员对这位“金牌调解员”很感兴趣,交流之后得知何华海通过亲情走访、预约接访、带案下访、电话回访等系列手段,成功处置各类矛盾纠纷370余起,不禁大为赞叹。由于时间有限,双方意犹未尽,采访团成员还与何华海互留了联系方式,以便今后多交流、多学习、多取经。

  调解室一侧陈列的普法书籍《农民法宝》,也引起了采访团的好奇心。《农民法宝》列举了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问题,逐一加以解答。这本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解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还配有典型案例和漫画式插图,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采访团成员们翻看之后,纷纷讨要《农民法宝》,说要带回去学习推广,还有人打趣说,在这里做个农民真幸福啊!

  采访团有话说

  鲍淑琴(新疆法制报社社长):

  这个调委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硬件设施非常好,调解效果也非常好,群众的满意度自然高。这里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手段,都走在全国前列,建议全国的司法所都来参观学习。


浙江法制报 全国法制媒体浙江行 00002 社长老总来到奉化溪口“淘宝” 2016-10-27 2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