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现场

别了,30年的老“战友”

“艇王”老左在警营的最后一天

儿子左明专门赶来陪父亲告别军营
如今,老左的徒弟中,能够独当一面维修发动机的有四五个人
老左与战友们一同检查发动机工况

  本报记者 王志浩 实习生 裘怡晨

  通讯员 陈志法

  捧着发动机维修工具,武警杭州支队船艇大队一级警士长左中文的手微微颤抖:“30年了,终于要说再见了……”

  昨天,是退伍老兵左中文在警营的最后一天。这位名声在外的“艇王”,像往常一样,和战友一起检查发动机的工况。听声音、查线路……熟悉的步骤、熟悉的操作,老左做得分外认真,他想把这一刻、这一秒深深地嵌入脑海。

  20多年前,曾经专职船舶驾驶的老左,为解决执勤艇发动机故障无人修理的难题,自告奋勇揽下了维修的活。在没有现成资料的情况下,老左自学发动机维修技术。慢慢地,他的技术日臻成熟,成为全国武警部队赫赫有名的“艇王”。武警浙江总队数百台冲锋舟发动机,全是他维护,一次就能省下费用10万元。

  “士兵里的专家,专家里的士兵。”这是战友们对老左的称赞。“发动机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熟悉它们的每个特点。”船艇大队教导员章军对记者动情地说。“老左不仅技术好,创新理念也很强。”代理副大队长颜明灿说了这样一个故事:2007年,老左发现容易闹“小毛病”的冲锋艇发动机问题就出在燃油杂质上。他苦思不得,一面雨中飘扬的小彩旗给了他“灵感”——何不用彩旗材料对发动机燃油进行二次过滤?老左立即动手实践,用小彩旗将发动机滤芯“保护”起来。最终,原本半年就需更换的滤芯现在至少可以使用一年,那些“小毛病”也被彻底根治了。

  走进维修间,老左的眼睛湿润了。对他来说,这些维修工具就像自己的枪一样,都是好“战友”。他轻抚着它们,不舍地移交给战友。“20多年前,队里没人会修发动机,我希望我能学会;10多年前,我希望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发动机维修团队,这些我都做到了。现在,你们可要帮我看好这些无声的好‘战友’。”老左叮嘱着徒弟。

  看着伤感的老左,赶来陪父亲告别军营的儿子左明搂了搂父亲的肩。“我退役了,我肩上的这份责任你要继续扛下去!”老左叮嘱儿子道。三年前,左明也穿上了军装,在驻杭武警某部服役。

  夜幕将临,望着朝夕相伴三十载的执勤艇,老左的眼里,几多伤感、几多不舍、几多思念:“只要部队有需要,我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说完,老左的眼睛又红了……


浙江法制报 现场 00008 别了,30年的老“战友” 2016-12-01 2 2016年12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