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司法行政

你若需要,我必守望相助

林思可:法律援助 真情为民

  本报记者 王春苗

  在温州,有这样一个人,他,有着温州人的思变和创新,有着法律人的公正与果敢;他,在法律援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公平正义同行,向弱者伸出援手,帮助无数外来务工者争得合法权益。

  他,就是温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林思可。

  冬日里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刚忙完咨询接待的林思可在工作的间隙接受了采访。一副无框眼镜,一身深色西装,将林思可衬托得干净利落。他爽朗的谈吐,与这冬日里的暖阳一样,让人觉得温暖、可亲。

  打破常规为务工人员追回辛苦钱

  都说法律人刻板理性,但林思可却总能在理性中闪现感性的火花。

  2015年11月的一个周四,林思可像往常一样在中心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期间,20多名务工人员突然情绪激动地冲进大厅,争先恐后地说起工资被拖欠的事。

  林思可联想到微信朋友圈、网络上陆续传出的“某公司老板林某失联”“某公司员工工资被拖欠数月”等消息,涉事企业就是这家知名餐饮公司。他又了解到,这家公司在温州市区的各家门店均已停止经营,270余名员工已被拖欠工资数月,大批员工上街讨要工资,可能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冲击。

  时值年关,如果任由事态继续发展,对社会稳定将带来一定的隐患。可是按照法律援助管辖权限,该案应由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办理。左右为难之间,偏又事态紧急,林思可打破常规,请示领导后决定由他本人牵头,当天组成市、区两级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团队,开始了援助之路。

  当年12月8日,志愿者团队受理了援助申请,开始打电话一个个核对务工人员的身份,并且通知部分人员返温;12月16日,温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彻夜灯火通明,林思可与60多名情绪激动的外来务工人员交流了整晚,了解大家的诉求;12月23日,第二次集中会谈,因为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取得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信任,大家接受了林思可法律援助团队的方案。

  虽然资方态度一日三变,但在林思可不断协调沟通下,事情出现了转机,公司法定代表人承诺7天内支付所有员工的拖欠工资。可来自温州文成的老周等不及了,家里的冬笋等着他去挖,女儿拖欠的学费等着他去缴。林思可了解情况后说:“老周,你先回去,这边仲裁的事我们打理,女儿的学习费用我先垫付。我知道你还有个儿子也等着上学,真有困难,我来承担你女儿义务教育阶段的求学开支,决不能让她辍学。”

  最终,通过多方努力,几经周折,近百名务工人员终于在春节前两天拿到了他们的辛苦钱。看着他们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林思可也如释重负。更让他欣慰的,是老周女儿给他发来的微信:“叔叔,我用爸爸的手机给您发微信,谢谢您,我会好好读书的!”

  几经周折创新法援信息化管理

  互联网时代,如何让法律援助工作为更多的人提供便捷的服务,成了林思可一直思索的课题。就在2016年3月,林思可的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那天,湖北籍的小王来到市法律服务中心,在林思可的指导下,下载了温州法律援助手机APP,填写了主要信息,并拍照上传相关材料,3分钟就完成了法律援助的申请。“动动手指,就能申请法律援助,这样便捷、高效的‘智慧法援’真是大大方便了我们老百姓!”小王感慨地说。而这一切,来源于林思可对法援工作的热爱和探索。

  随着法援工作的不断拓展与深入,林思可发现法律援助信息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管理不强的问题逐渐显现,2015年,他决心在这方面取得突破。“真正干起来后,我才知道这过程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国内现有系统最多也就是登记加统计功能,智能化管理平台几乎一片空白。”林思可回忆说。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硬着头皮也要上。就这样,林思可带领他的团队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方案八易其稿,开发从一个阶段变成了三个阶段,单单召集律师、用户、研发人员共同参与测试版研讨就达18次之多。

  工作量如此巨大,抱怨和不理解的声音时常会传到林思可的耳朵里,那段时间,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然而,随着系统的一次次升级改善,渐渐地,说系统好用的人多了,甚至有两家律师事务所来洽谈取经,想用于其他案件的办理。

  2016年3月1日,新系统正式上线,到目前为止,已评估案件1000多件,占已结案诉讼案件的98.0%,跟踪率80.3%,当事人短信回馈满意率达99.2%,案件全面评估、办案全程跟踪的目标初步得以实现。2016年8月3日,全省法律援助信息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温州召开,温州法律援助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模式将在全省推广实施。


浙江法制报 司法行政 00008 你若需要,我必守望相助 2017-01-09 2 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