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平 安

夫妻俩用献血量决定“家庭地位”

我省狱警中有很多这样的“暖警”

  本报记者 王春芳 孙佳丽 通讯员 施俊杰

  在浙江监狱,有一群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的民警。他们是监狱警察,也是人们身边的“暖警”。

  乔司监狱有对出了名的“献血夫妇”,丈夫卢林献是乔司监狱第一分监狱的民警,妻子沈秀娟则是乔司监狱医院民警。夫妻俩有一个共同而特别的爱好——献血,一献就是十几年。在这个小家庭里,夫妻之间“竞争”的不是谁赚的钱多,而是谁献的血多;决定“家庭地位”的不是存折,而是鲜红的献血证。

  卢林献说:“我的老婆很不一般,别人的老婆对家里的存折都是严格‘管理’,她却不大重视,反倒更关心我的献血证。每次我献完血回来,她总要把我的献血证检查一遍。”嘴上这样说,卢林献嘴角还是挂着幸福的微笑,“在我们家,家庭地位是靠献血证上的数字说话的,她就怕我背着她去献血,怕我超过她。”

  为了不让自己“落后”,沈秀娟甚至赶在除夕那天去献血。那天,她发现自己的献血间隔期已经到了,便独自跑去血站献血,献好之后才给丈夫打了个电话。卢林献又好气又好笑,只能感叹:“你这个人啊!”

  对于坚持定期献血的原因,夫妻二人的回答是一样的:“人活着,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多帮帮别人。”到如今,两人的献血量已经上万毫升。

  “我做了每位医生遇到都会做的事情,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我感恩那个孩子救回来了,这就够了。”说这话的,是胡驾云。她是浙江省监狱中心医院的医生,也是一名监狱警察。

  1个多月前发生的一件事,让胡驾云和儿子顺顺上了一回电视。春节期间,胡驾云一家前往厦门旅游。在酒店的泳池游泳时,顺顺发现一个溺水的小女孩,将她拉上岸。小女孩当时已经没有了心跳,胡驾云赶紧对她实施心肺复苏。幸运的是,因为发现及时,急救了两三分钟后,女孩吐出几口水,醒了,哭了出来。面对女孩家人的感谢和媒体的宣传,胡驾云有些不好意思:“每个医务工作者在我当时的处境里,都会是一样的反应。”

  “叔叔,你们什么时候再来?”近日,在龙游县沐尘小学,孩子们拿着新书包,兴奋地围着两位穿警服的大哥哥。他们是省十里坪监狱三监区的民警,同时也是监区“筑梦”小队的成员。

  “筑梦”小队自2010年成立以来,买书、捐文具,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子,累计结对32对,共帮助金华聋哑学校、龙游县沐尘小学、龙游县上圩头等5所学校10余名困难儿童完成了学业。

  “筑梦”小队还到龙游县上圩头小学、龙游县实验小学开展“法制进课堂”活动,为孩子们讲解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对待网络和加强自我保护等,教育孩子们要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孩子。

  爱心之举不断辐射,越来越多的监区团支部加入了进来,七监区成立了“我是团员我先行”志愿小队,四监区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站……引导规范停车、清除小区“牛皮癣”、提供心理咨询、免费修理自行车、搭建图书馆、爱心义诊,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浙江法制报 平 安 00004 夫妻俩用献血量决定“家庭地位” 2017-03-03 2 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