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 闻

浙江维和警队去的乌干达,是这个样子的:

到处说“你好”,天天吃薯条,还有“阿凡提”


警队与基地办公室工作人员

警队集中学习中国维和警察管理制度和任务区操作手册

警队在RSCE基地内合影

  清晨6点30分,站在阳台上,阳台外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天色还是一片昏暗,街道的路灯却没有亮,酒店的发电机沉闷地工作着,看来昨夜的一次停电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呢。偶尔驶过的汽车大灯照亮了街道的路面,倒映出几个正在匆匆行走的路人,这是乌干达漫长的雨季。

  ——摘自中国(浙江)第六支南苏丹维和警队队员张群的手记

  本报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陈谊

  本报讯 经过一周的学习和准备,当地时间3月6日上午8点,中国(浙江)第六支南苏丹维和警队乘坐联合国的飞机前往南苏丹任务区,开始为期一年的南苏丹维和任务。

  在正式开始任务之前,7名维和队员在乌干达恩德培联合国的非洲后勤基地度过了一周的时间。

  在这一周里,他们顺利完成档案、简历填写等工作,还充分利用时间召开了警队支委会议、警队学习活动、党员谈心谈话活动,做到队伍思想稳定,管理有序,工作开展顺利。

  基地到底是怎样的?队员们在那的生活还好吗?昨天,3名队员传回了自己的工作手记。在他们的文字叙述中,一个遥远的乌干达,逐渐丰满起来。

  相比南苏丹,乌干达第二大城市恩德培显得平静而有生气。恩德培后勤服务基地,是联合国在非洲最大的后勤补给基地。基地整洁大气,布局规范合理,虽然到处都是简易的板房,但是一排排、一幢幢干净利落,每个板房都标有明确的数字标志。

  队员张群在手记中写道,标有“UN”标志的各种车辆在基地内缓缓行驶,每辆车遇见行人都会停下来避让,路上行走的都是穿着不同国家制服的军人、警察、民事人员,白人、黑人、黄种人,见面时都会很有礼貌地举手示意,有很多人还会对着他们说“你好”。

  因为有了联合国基地,当地的人们对来自各国的人并不陌生。队员何斌说,甚至在街上冷不丁遇到一个摩托车司机,都会冲他喊“你好”。

  他们入住的酒店离基地步行只需要5分钟左右,设施一般,面积也不大,但是入选了UN安全部门核准的名单,酒店门口由武装保安和当地警察24小时带枪值守,进门处设有金属探测门,行李和随身物品需要接受检查。

  住的不成问题,但在吃上面,队员们还很不适应。何斌说,食品总的来说还是清洁卫生的,只是油炸食品较多,炸鸡肉、炸猪肉、炸牛肉、炸薯条,四五天吃下来,何斌就长了口腔溃疡,甚至连“蹲坑”也很困难……

  范真权倒是很快就和当地人熟络了起来,交了朋友。在酒店住了7天,他跟门口保安渐渐熟悉了,他手记中给保安Afeti取了昵称,叫“阿凡提”,“阿凡提”今年28岁,范真权在和他聊天中了解到,他们的月工资是100美元。当范真权问“阿凡提”收入在当地算不算多时,他一脸自豪地说:“在乌干达属于中等收入,我一家人过得挺开心的。”

  在这几天当中,队员们还遇到了从南苏丹任务区到恩德培休假的维和人员,他们无不对此地的生活表达出满意之情,这令维和队员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大脑中的“舒适指数探测仪”,以免到了任务区有不适应之感。

  在整个培训期间,中国第六支南苏丹维和警队无论是在基地内还是在基地外,坚持集合整队、列队行进,始终警容严整,展示了中国维和警队的风采和气质。

  警队也明显感受到了在任务区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环境、工作、交往的压力。空余时间,警队队员都会自觉加强语言学习,主动与他国警察同行交流,有的队员还抓紧锻炼身体,为进入任务区后尽快适应调整好身心状态。


浙江法制报 新 闻 00003 到处说“你好”,天天吃薯条,还有“阿凡提” 2017-03-07 2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