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贸小镇里来了律师“大咖”
杭州专项公益法律行动启动,中小企业与律师亲密接触
本报记者 吴杭 文 王志浩 摄
阳春三月,在杭州市下城区跨贸小镇的一间咖啡厅里,律师与中小企业负责人聚在一起。这不是洽谈业务的现场,而是一场纯粹的公益法律活动。
3月7日上午,“法律进园区、服务进企业”杭州市专项公益法律行动正式启动,多个针对企业的公益法律服务项目正式运行。
律师“大咖”现场出招
“企业赚钱固然重要,但是防范法律风险更加重要。” 在当天举办的首场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中,杭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浙江靖霖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宗新,给前来参会的企业负责人现场授课,就企业必备的法律风险防控新技能提出了建议。
“企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徐宗新以企业的进货渠道为例,提醒企业负责人,在进货过程中要避免走私行为的发生。他还建议,企业可以设置一个专门说“不”的角色,避免企业负责人“一言堂”,造成错误的决策越走越远。
除了律师“大咖”为企业指点迷津,当天,由杭州市律师协会推荐的十多位专业律师,也在现场为创业者和企业员工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
连女士经营着一家婚纱摄影公司,最近她遇到了股权合同纠纷,便借着这次活动向律师咨询。对此,浙江法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俞孔珂律师表示:“契约双方要根据合同中所约定的条款执行。”在看过股权合同和退股说明后,俞孔珂通过细致的解释,打消了连女士的疑虑。
这次活动,不仅吸引了企业负责人前来,也有律所慕名而来,主动要求加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
去年11月初成立的浙江泽然律师事务所,坐落在下城区跨贸小镇。就在活动开展的前一天晚上,律所合伙人包从敏律师在朋友圈刷到了这次活动的消息。“做企业法律顾问是我们律所侧重方向之一,”包从敏说,“这次活动在我们所在的园区开展,又和我们工作方向契合,我们希望也能加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共同提高企业法律服务水平。”
公益法律服务在路上
两年前的3月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目前,杭州已建立了13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2270多家企业入驻。
“大量中小企业走向前台,涉外法律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种种法律问题也随之而来,法律意识薄弱、法律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许多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施黄凯表示,中小企业亟需补上“法治”这一课。
杭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徐前说,2016年,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律师协会引导广大的法律工作者在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大背景下,为杭州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比如,在各类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过程中,在各项涉外的能源、资源合作项目中,在企业的投资、融资、并购、重组等活动中,都有律师开展法律服务的身影。
徐前表示,今年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和“七五”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之年,也是杭州律师打造特色法律服务的关键之年,这对开展“法律进企业”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次“法律进园区、服务进企业”杭州市专项公益法律行动,是近几年来杭州法律服务业为企业深化服务的一次延伸。
记者了解到,专项公益法律行动除了走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属的各个园区外,今后还将走进杭州市的各大产业园区和创业基地,通过企业法务讲座、现场法律咨询、赠送法律服务大礼包等多种形式,围绕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让更多的企业和创业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