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平 安

社区矫正人员办起了规模企业

江山贺村人性化管理社区矫正,无一例重新犯罪

社区矫正人员盖起新厂房
集中学习
积极劳动
上门慰问

  本报记者 汪基建 通讯员 周曹平 陈敏

  近年来,江山市贺村镇积极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将简单机械的监管方式拆分量化重新组合,实行宽严相济的动态管理,强化帮扶教育,特别注重管理工作中的细节,自始至终彰显人性化关怀,使社区矫正对象均能悔过自新、自觉接受改造,全镇平均每月60名左右的社区矫正对象中,无一人脱漏管,也无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发生,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平安贺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领导有力

  贺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经常听取情况汇报、了解工作进程、积极出谋划策,使社区矫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为彰显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严肃性,贺村镇司法所制订了完整的矫正工作程序,从矫正对象的接收、教育、管理和公益劳动等环节入手,规范有序地开展好日常管理工作:抓好“衔接关”,对新接收的矫正对象做到“五个一”,即发一份报到通知、进行一次谈话、成立一个帮扶小组、走访一次家庭、制定一份切合实际的矫正方案;依法规范、强化管理,要求矫正对象每月当面汇报一次,重点对象每周汇报一次,随时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状况、工作和基本活动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完善台账和档案制度,做好矫正对象一人一卷的归档工作。

  管理精细

  今年2月10日,贺村镇司法所根据新制定的2017年社区矫正“两个八小时”学习教育计划,组织辖区56名社区矫正对象,在司法所干部的带领下,开展社区劳动——打扫农贸城。活动现场,社区矫正人员按照贺村、淤头、吴村片区分为3组,分别打扫农贸城地下室、农贸城菜场和农贸城外围区域,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在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社区服务和监督管理中,贺村镇司法所创新管理,充分发挥公益劳动的教育惩戒作用,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从2015年开始,贺村镇就在吴村村建设了占地面积2亩多的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每个月20日,社区矫正人员就集中在这里开展锄草、耕地、种农作物等公益劳动。截至目前,已有社区矫正人员150人次参加了公益劳动服务。

  丰富的活动内容提高了社区矫正管理质量,大家一起劳动也拉近了同社区矫正对象心与心的距离,消除了对立、赢得了信任。

  宽严相济

  怎样使社区矫正对象既自觉接受矫正教育,又有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呢?贺村镇司法所的方法是:实行宽严相济的动态管理,做到“耳听八方,眼见为实”。

  在每月一次的学习教育、社区服务活动、思想汇报等活动中,社区矫正人员必须按规定到镇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到。镇、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志愿者还每月不定期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走访。

  淤头片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老毛在走访中,发现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出现思想波动、存在报复社会的念头,便及时做他思想工作,并帮助解决困难,避免了一起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事件发生。

  对社区矫正人员,要求手机24小时开机,如有变更手机号码的,要及时反馈到镇社区矫正工作站。镇、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每周一次与矫正人员进行通话沟通。

  除了看到人影、听到声音,还要见到笔迹。每月的思想汇报材料、生活工作动向,都要求社区矫正人员亲自书写,并按时上交到镇社区矫正工作站。

  人性关爱

  今年1月25日,贺村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对4名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入户走访慰问,送去了困难补助金,并鼓励他们努力工作、走出阴影。在管理社区矫正对象过程中,贺村镇就是如此人性化。

  吴村三塘自然村的社区矫正人员陈某是假释回家的。刚回来的时候,陈某萎靡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贺村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把他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安抚,经常上门做他思想工作,鼓励他重树生活信心。如今,陈某帮舅舅打理一个特种养殖农场,农场年经济效益达500万元以上。宛若新生的陈某表示,为了感谢司法所工作人员对自己不抛弃不放弃,他要为其他社区矫正人员做好榜样。

  2015年被法院判处缓刑的洪某曾一度失去信心,但在贺村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安抚和帮助下,他办起了总投资5000万元的科技型生产企业,主要生产漆包线产品。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的的厂房已于去年10月开始施工。洪某信心满满地说,企业预计招工80多人,预计年产值可达4亿元。

  据贺村镇司法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贺村镇社区矫正人员已有十多人实现自主创业,90%的矫正人员实现就业,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多年来无一例重新犯罪。


浙江法制报 平 安 00008 社区矫正人员办起了规模企业 2017-03-21 2 2017年03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