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平安

“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变

温州公安“科技围城”创平安

吴联群演示智能门禁

  本报记者 陈洋根

  流动人口、出租房管理和电动车防盗,是各大城市警方基础管控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温州警方从社会治理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入手,将物联网技术成果应用于社会治理实践,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科技围城”,在保卫城市平安的同时,也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二房东的亲身体验

  房客们都管34岁的余治成叫老余,因为他在温州做二房东已经有10多年。老家在重庆的余治成,早就在温州安家,目前他手里握有温州主城区近30套出租房,大都是从房东手里租过来装修后再对外出租。

  温州警方“科技围城”带来的好处,余治成有着真切感受。“虽然房客维持在300人左右,但我不用担心管不过来。”余治成对记者说。温州警方在全市推广出租房“旅业式”管理模式,借助物联网,形成公安主管、房东协管、租客共管的方式,让出租房管理从“无序化”逐渐向“规范化”转变。

  “很多老小区没有大门,甚至连传达室都没有,进出人员复杂。”余治成说,安全曾是他最担心的问题。如今,余治成手里的出租房已全部安装上了智能门禁,他在手机上安装了出租房代管APP,来了新租客,只要用手机扫一下对方的身份证,信息就立即与公安信息系统平台自动对接。以前租客要办理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e居卡”,现在随着系统升级,使用二代身份证刷门禁就可以进出。

  瓯海景山街道社区民警吴联群告诉记者,自2014年2月在景山街道推出“旅业式”出租房管理模式以来,智能门禁系统的在线率、使用率和刷卡率均保持在90%以上。目前,这种管理模式已推广到温州全市群租房、群租小区和出租散户等。来自温州警方的数据显示:全市已建成门禁系统23671套,覆盖流动人口超过140万人。

  平常有空时,余治成喜欢骑着电动车到各处出租房去转转,每到一个地方车就停楼下,都不用上锁。余治成说,电动车不上锁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不怕的”。2014年开始,温州警方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对电动车的管理,在对电动车实行登记备案的同时,安装具有防撬功能的RFID癗装置(相当于汽车GPS),并在全市建成了6399台侦测基站,被盗电动车一旦经过基站附近,平台就会自动报警。

  以前,温州每年有3万辆电动车被盗,一度占到刑事案件的四分之一,自从对电动车管理引进物联网技术后,全市每天电动车被盗案不到10起。

  目前,温州警方正积极拓展物联网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探索实施剧毒物品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等环节的全程跟踪管理,商业集聚区的沿街商铺安装防盗门禁的智能安防管理等。警方还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对失能老人的定位跟踪,为全市近5000名失能老人免费发放定位芯片,已有59起老人报失踪案全部顺利找回老人。

  社区民警的切身感受

  “通过人员进出刷卡,系统自动采集、分析、反馈信息,对刷卡异常人员自动预警,提醒民警有重点地走访、核查,既节约了警力又提高了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吴联群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在物联网技术用于创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之前,社区民警走访完全靠体力,一个月下来脚后跟都肿了,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缺乏针对性。

  自推行“以卡管人、以卡管房、以卡管车”以来,物联网系统平台平均每天产生2000万条信息数据,截至目前温州警方已累计获取信息数据167亿条。通过对这些信息数据的分析、应用,温州公安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实现了分层次精准管理。

  与此同时,温州公安加快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让海量信息数据成为预防预警、控案破案的源头活水。据统计,从2014年至今,温州警方利用物联网协助破获案件8100多起,打击违法犯罪嫌疑人4264人,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48人,推送各类有效预警信息6300多条。

  温州警方对物联网信息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深度应用,有效提升了警务效能,实现了从“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温州警方十分重视用户体验、评价反馈,不断完善感知终端、系统平台等功能,通过技术升级推动应用升级与管理升级。目前,在温州,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公共安全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当下,温州警方物联网治安管控工作已进入二期建设阶段,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功能的不断拓展与完善,物联网治安管控的成效将愈加凸显。


浙江法制报 平安 00007 “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变 2017-03-28 2 2017年03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