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数千公里,帮囚子追回“折抵刑期”
李龙飞:“零差错”守好公平正义之门
本报记者 王春芳 孙佳丽 通讯员 赵文魁
翻着一张张《罪犯减刑(假释)审批表》和《提请减刑(假释)建议书》,偶尔用红笔勾出错误之处……说起省临海监狱刑罚执行科的李龙飞,不少同事的脑中总会浮现这样的场景。而每一份案卷,经过他的核对,大到适用法律条款的差错,小到执法文书标点符号的错用,所有执法“漏洞”都无所遁形。
今年52岁的李龙飞,在该监狱刑罚执行科的3年多时间里,共审查办案1200余件,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让每一个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是李龙飞的口头禅,也是他坚持的目标。
公平正义的“守门人”
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监狱刑罚执行科则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门,而李龙飞正是“守门人”。“坚决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是从警底线,更是法律的生命线。”李龙飞这样说,也这样做。财产性判项的履行情况是服刑人员减刑假释的重要考察依据,在审查该项业务时,李龙飞能自觉抵御来自各方面的“招呼”,依法办案。
“服刑人员也是中国公民,公平正义同样应该在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上得到体现。”李龙飞说。2017年2月,服刑人员宋某向监区民警反映,自己在看守所羁押的22天并没有折抵刑期,希望得到监狱帮助。执法工作无小事,3月1日至3日,李龙飞与同事奔赴3500余公里外的贵阳市乌当区,与当地人民法院联系沟通,最终帮宋某追回“折抵刑期”。当宋某接过《执行通知书》时,深深地鞠了一躬,并保证今后一定好好改造。
法律智慧的“摆渡人”
用“摆渡人”形容李龙飞,并不为过:一方面,他把刑罚执行业务知识教授给青年民警,是一位优秀的传帮带师父;另一方面,他把减刑假释政策等法律条规解释给服刑人员,是一位尽职的普法宣讲员。
在给青年民警授课时,李龙飞总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枯燥深奥的专业术语。他经常备课到深夜,以案促训,尽量让培训课程鲜活起来。而在给服刑人员普及各项新政时,李龙飞耐心又细致,并有针对性地帮助服刑人员重拾信心。
刑罚理论的“钻研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李龙飞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开展刑罚执行工作的理论调研,撰写的理论调研文章《罪犯减刑、假释中的财产刑执行考量——关于财产刑在减刑、假释中的调查和思考》获省监狱系统刑罚执行论文比赛二等奖,《保外就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等多篇论文也取得不俗成绩。
自调到省临海监狱以来,李龙飞经常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并利用午休时间审案。三年多来,李龙飞先后荣获三等功一次、嘉奖二次,获评局级办案能手三次,并被监狱评为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