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杭州互联网法院
一问:为什么要设互联网法院?
当前,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几乎在所有的城市,居民出门都可以不用带现金,只用手机就能搞定衣食住行,让来自发达国家的友人也感到惊叹,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
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涉及互联网的各种新类型纠纷也随之层出不穷,网络购物纠纷、网络知识产权纠纷、互联网金融纠纷等等。这些涉互联网纠纷如果解决不好,很可能影响甚至限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因此,互联网法院应运而生。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朱深远表示,互联网的虚拟性、跨地域、在线化等特征,对现有的法律理论和司法制度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当事人运用传统司法规则、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成本高、流程长,法院需要为公众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在线解决通道。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于志刚也认为,互联网时代的纠纷,当事人各方跨越时空而存在,案件管辖弱化了住所、纠纷所在地等地域因素。这使得原本作为“选配程序”的管辖权异议,已升级为了几乎所有案件都要经历的标准程序,耗费诉讼参与人、法院的心神和精力。为解决源于诉讼的差旅消耗等巨大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建设专门承审“约定管辖”型涉网案件的专业法院,势在必行,也有利于专业法院投入专业力量钻研互联网案件,提高网络案件的审判质量。
今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这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8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明确依托杭州铁路运输法院,试点设立专门审理涉互联网案件的杭州互联网法院。
二问:为什么落户杭州?
互联网法院的设置,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中国司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么,“全国首家”为什么落户杭州?
近年来,浙江信息经济发展迅猛,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浙江乌镇,尤其省会杭州,互联网基因深刻鲜明,被称为“电子商务之都”“移动支付之城”,互联网企业高度聚集。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B20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所说:“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
早在2015年4月,浙江在全国首创“浙江法院电子商务网上法庭”,确定由杭州市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三家基层法院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网上法庭的试点法院,分别审理网络购物、互联网借款、网络著作权侵权这三类多发频发的涉互联网纠纷及其上诉案件,并打造了一个开放性的在线纠纷解决平台。
电子商务网上法庭将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融合进办案流程,把法庭从现实物理空间直接搬到了网络虚拟空间,从起诉、立案、送达、举证、开庭到案件判决和执行,诉讼的全部环节均可以在线完成。
电子商务网上法庭被认为是互联网法院的“雏形”。试点以来,全省有15个法院陆续加入该平台,已累计处理案件近2.3万件。
2017年5月1日起,杭州铁路运输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正式上线“网上诉讼平台”,集中管辖杭州地区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等5类案件。截至8月15日,共立案2605件,审结1444件,平均开庭时间仅25分钟,平均审限32天,开庭案件均实现100%在线庭审、在线判决、网上送达,初步彰显以互联网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的高效、公开、便民优势。
彼时,互联网法院呼之欲出。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高院决心在电子商务网上法庭实践基础上继续深化创新,将“互联网+法院”全面升级为“互联网法院”。
三问:互联网法院将承担哪些责任?
作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将成为互联网时代司法为民的“新载体”,互联网诉讼规则探索的“试验田”,互联网空间依法治理的“孵化器”,互联网纠纷多元化解的“主导者”。
“为深度依赖网络的大众提供便利的在线司法服务,还会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融入平台系统,更科学地为老百姓答疑解惑,更会探索设计一整套适应互联网模式的司法规则和诉讼流程,帮助老百姓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新型纠纷。”朱深远介绍。杭州互联网法院将通过审理、研究这些案件,对网络平台制定自治性规则进行规范化指引,整合、创设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诉讼规则,防范化解网上各类交易的法律风险,净化网络空间。通过对涉网案件的审理和研究,以司法裁判的方式划定互联网活动的底线、边界,从而实现对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治理,并推动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完善。
“在审判团队方面,把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聚集起来,实现司法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理念互通,让法官从法律人才成长为熟悉法律、拥抱互联网、懂得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说。
杜前表示,杭州互联网法院将以“涉网纠纷在线审”的思路,对现有诉讼进行全流程再造,制定一套标准化、结构化的新型互联网审判方式,包括诉讼规程、庭审规范、当事人操作指南等,为全国法院互联网审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