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新 闻

来自远方的“爱心蒜”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 应华珍 陈英

  最近,一个“神秘”的包裹寄到了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小应工作室”,收件人一栏写着“应华珍”。

  这是寄给我的包裹?可我最近没网购呀。满腹疑惑地打开它,里面竟然是整整一箱的大蒜,中间还放着一封信。

  “应华珍姐妹:你好,十分想念。我和孩子都还好,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了……我自家种了一些蒜,纯天然的,寄些给你尝尝,略表心意。”

  原来是她!看了信,我一下子想起了那位和我只有一面之缘、却在手机短信中“来往”过无数次的司法救助申请人惠小燕(化名)——一起交通肇事案的被害人家属。

  惠小燕夫妻都是江苏人,在舟山打工,有两个孩子,大儿子才上小学,女儿还没上幼儿园。虽然夫妻俩打工收入不多,但一家四口生活幸福。可是,去年一起突如其来的车祸降临到他们家,惠小燕的丈夫在这起交通肇事案中不幸身亡,被告人无赔偿能力。失去了顶梁柱,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到惠小燕身上,生活难上加难。

  在了解了案情和惠小燕的家庭情况后,我们“小应工作室”第一时间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为她申请了2万元的司法救助金。考虑到惠小燕已回到老家,一个女人要独自带着2个年幼的孩子来回奔波,我们又通过两地检察院的远程视频接访系统,让司法救助金跨省发放到惠小燕手里。

  司法救助金到位了,但小燕一家的生活困境依然存在。一次聊天中,小燕告诉我,她想去老家申请低保,但申请并不容易。

  同样作为一名母亲,我同情小燕的遭遇,也努力想帮她走出低谷。于是,我多次与他们当地的检察院沟通,建议检察院对惠小燕开展社会救助。最终,当地检察院为惠小燕申请了低保及其儿子小学期间每年1000元的助学救助,一家三口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有了基本的保证。

  案子办结了,但我和小燕保持着联系。每次,我给自己孩子买衣服时,总会给她的孩子也买上几套;给自己孩子买新书时,也会想起远在农村的她的孩子。我希望,这些衣物和书,能给小燕一家带去一点温暖。

  这次,收到了小燕沉甸甸的“爱心蒜”,心里很感动,也更觉得我们“小应工作室”任重道远。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已经帮助了4名被害人及其家属,发放了各类救助金6.3万元。作为“小应工作室”的负责人,我知道,我们能做的、该做的,还有很多。


浙江法制报 新 闻 00002 来自远方的“爱心蒜” 2017-08-29 2 2017年08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