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蜕变,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浦江样板”
本报记者 李洁 通讯员 贾明航
八月,行走在浦阳江畔,只见一汪碧水蜿蜒而下,好一派天蓝地净、山清水秀。从浑浊到明澈,浦阳江水经历了一番强力治理。而浦江的平安建设也如浦阳江水般,从曾经的举步维艰到不久前入选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这番蜕变的背后,有壮士断腕的毅力决心、依法治理的公平公正,也有党员干部的冲锋陷阵以及服务保障民生的始终坚持。四年蜕变,而今的浦江,美的远不止山水!
初秋的浦江县,天气清朗,绿意盎然。紧挨县城的浦南街道黄都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村民种植的600亩葡萄已经成熟,今年收成不错,大家的心情也像葡萄一样,甜滋滋的。
临近中午,在村口的弄堂里,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纳凉。不远处,张可堂骑着电瓶车风尘仆仆地赶来。“大伯大妈,这是我的民情联系卡,上面有我的联系方式,有事记得联系我。”张可堂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身份。
今年,经过民主推荐,张可堂成为村里第一位专职网格员,7月初正式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段时间,他每天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尽全力“推销”自己。“以后,大事小事你们都可以先找我,如果我解决不了,可以帮你们汇报给上级。”说完,他骑上电瓶车又赶去其他地方。
曾经的基层社会治理,难有进展
对于张可堂而言,如今做网格工作压力小了很多。“以前,我也是村里的网格员。那时候,门难进、话难说,网格工作流于形式的多。”张可堂直言不讳。
2013年以前的浦南街道,和浦江县其他地方一样,“牛奶河”不少,违法建筑遍地,路边随处可见水晶固废。日益恶化的环境让部分群众选择上访,高峰时期,浦江县来自污染和违建的信访问题就占到了信访总量的65%。
“受大环境影响,那时候的基层平安创建和社会治理都难有进展,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的抱怨多于信任。”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张树安说。
而那时的网格工作,主要由村两委班子负责。由于诉求、矛盾多,部门布置的任务重,很多时候,他们都在疲于应付各种事务。郑家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洪敏告诉记者:“基层队伍也很难调动得起来,比如在违建这件事上,一些党员甚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郑家坞镇派出所民警洪杜也告诉记者,2013年以前,派出所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矛盾纠纷,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处理十七八起,“其实都是邻里纠纷这样的小事,但村民也不知道到底该找谁调解,所以一有事就来派出所”。
土地违建、环境污染、基层工作不力,犹如一个个痛点撕拉着浦江的平安建设。要想改变面貌,就得有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
抓住重要时期,重塑精气神
2013年起,浦江县迎来了历史性的巨变。从那一年起,浦江县痛下决心,举全县之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水环境整治以及“三改一拆”大行动,在全省率先打响“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攻坚战。
浦江县委政法委抓住这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坚持公平公正,依法依规,全面构建浦江县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尤其在抓队伍建设中,我们全面推广‘党建+网格’的模式,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张树安说。此外,为了充实基层网格力量,浦江还组建了平安义务巡逻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消防服务队、法律服务队等。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