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漂泊40年,古稀老人终于不再是“黑户”
他逢人就夸:多亏富阳民警的帮助啊!
通讯员 张华 本报记者 陈洋根
从杭州富阳洞桥到江苏扬州大约500公里,按照现在高铁的速度,两个小时左右就到了,但77岁的老余却在回家的路上“走”了40年。这40年里,他一直是“黑户”身份,而如今他不但有了自己的户口簿,还住进了江苏老家的敬老院。昨天,老余跟记者说起这件事,不住地夸赞富阳警方:“多亏有他们帮助啊!”
村里有个“余讨饭”
事情要从去年年初说起。当时,富阳区公安分局万市派出所民警章泽飞与洞桥镇工作人员下村走访时,无意中听到有人提起在洞桥镇贤德村有个叫“余讨饭”的人,来自外地,在村里生活多年,但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出于职业习惯,章泽飞立即对这一情况进行走访调查。老人说话带着外地口音,表达也不是很清楚,虽然听不太明白,但章泽飞还是通过交流,得知老人来自江苏扬州,住在贤德村已30多年,一直没有户口。
老人说了自己的名字,提到他是上世纪70年代从老家出走的,以要饭为生,漂泊了几十年,后来来到富阳洞桥贤德村,觉得当地民风淳朴,就在这里安身了。老人靠打零工为生,平时邻居对他也有接济。
终于洗去“黑户”身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对于注销原籍户口者,未在现今居住地落户的可在原籍申请恢复。要让老人有户口,就必须在老人老家的派出所找到相关信息。
章泽飞赶紧联系江苏警方,想通过当年的乡镇大队人员名册等获悉老人信息,但均未能得到身份认证。于是,章泽飞一有空就陪老人聊天,力争从老人支离破碎的记忆中寻找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知多少次交流,章泽飞终于获悉了老人的老家,并联系上了当地派出所。由于老人离家出走前,户籍都是手工抄写记录的,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老余的户籍资料一时难以找到。派出所接到章泽飞的电话后,在村里做了一番调查,初步了解了“余讨饭”的一些信息。
听到这一结果,章泽飞开心不已。他张罗着让老人回家办户口,知道回家的费用对无收入来源的老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他就自掏腰包给老人买了回家的汽车票。等老人回家了,章泽飞又配合当地派出所,收齐了老人确定身份信息所需的材料。
8月24日,老人领到了自己的户口本。流落异乡40年后,老人在热心民警的帮助下,终于顺利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