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深更半夜申请立案,法官可用碎片化时间上网办案
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24小时不“打烊”
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首页 |
本报记者 高敏 通讯员 岳丰
“5分钟提交诉状,全程网上操作,打官司不再繁琐……”打开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杭州互联网法院送上简洁又直接的“欢迎词”。
网上案件网上了。作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它与普通法院会有哪些不同,法院几点关门,法官案头还会有高高的案卷么,案件审理时当事人掉线了怎么办?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走进杭州互联网法院,跟着互联网法官们体验了互联网法院的“互联网模式”。
凌晨2点,一个立案申请“飞”进来
点击www.netcourt.gov.cn,进入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这里就是互联网法官们最活跃的“办公室”。每位法官都有自己的专属账号,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设置了不同的权限。
作为立案法官,潘晓最主要的权限便是“立案管理”。相比普通的线下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是没有“下班”时间的。潘晓点开“待立案”界面,案件提交的时间从早上六七点钟,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还有凌晨时分的。8月22日凌晨2点44分,谢某某提交了一起标的额11.9万余元的产品责任纠纷立案申请,被告是山东威海一家销售零食的网店以及淘宝公司。
“诉讼平台24小时全天候对外开放,当事人或者律师随时随地都可以提交立案申请。”潘晓介绍。
当事人提交申请的案件,法院一般都会给15天前置调解期,之后无法达成协议的案件,会进入待立案状态,潘晓的工作职责,便是审查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杭州互联网法院主要管辖六类案件,有些不属于我院管辖范围的,那就‘不予受理’;有些原告提交的证据不够充分,可以‘退回补证’;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则‘决定立案’。”潘晓说,审查结果一般有这么三种。而她的审查结果都会在她轻点鼠标的瞬间抵达原告方。
潘晓随机点击了原告姜某诉被告李某、淘宝公司的产品责任纠纷一案。该案是姜某在8月4日提交的,前置调解期内双方没有达成和解。
潘晓做的第一步是核实原被告身份,这是能否立案的前提条件。原告姜某的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已经上传,他也提供了被告李某具体地址,潘晓认为,双方主体资格符合要求。
第二步是审查原告的所有诉讼请求和事实。姜某起诉称,2017年6月29日他通过淘宝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了1份名为“魔鬼身材打造者……”的减肥产品,但收到产品后发现没有注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成分表。姜某认为这是假药,要求网店负责人李某退一赔十,共计赔偿33000元,同时要求淘宝公司关闭该网店。
潘晓上下拖动着滚动条,仔细浏览了几遍,“原告的诉请和适用法律符合诉讼的要求。”
之后,潘晓开始查阅原告提交的证据材料,包括QQ和微信截图。她把页面拉到下方,点击“决定立案”。接下来,平台会同步生成《受理案件通知书》,潘晓点击“送达”,即刻发送给原告。同时,她一并将《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发送给被告。
从审查到立案,再到文书送达,不过十分钟,这就是互联网法院的速度。据统计,从5月1日试行以来,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已经受理了近2800个案件。
告别案卷“围城”,碎片化时间也能办案
保持“在线”是庭审纪律, 退出就意味着撤诉或缺席
8月25日下午2点半,杭州互联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原告张某诉被告苏州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广告有限公司产品责任纠纷一案。
庭前,承办法官蓝仙明一早就来到第13号法庭,打开电脑,连接上在线庭审系统。此时,原告已等候在网上,调试了一番话筒和网速,他见被告还没上线,赶紧打去电话提醒。不一会,被告代理人的声音从电脑上传来。
随着法槌敲响,蓝仙明开始释明杭州互联网法院特殊的法庭纪律:“在线庭审时,原被告需保持网络畅通,要是庭审中擅自‘掉线’、未经法官允许就退出庭审或者关闭浏览器的话,原告按撤诉处理,被告按缺席审判继续审理。”显然,普通的线下庭审纪律中可没有这样的要求。
“现在开庭!”庭审正式开始,但法庭里没有原告和被告,只有蓝仙明一个人。他正对面墙上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法官和原、被告的画面,有人说话,视频显示便会自动切换为发言人员。法官时不时地点击鼠标,查看案件详情和证据材料,与双方代理人进行交流。普通庭审中,法官发出指令只要开口就行,而现在还要动起手来,用上鼠标。
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王江桥告诉记者,由于举证质证、答辩都是在线操作,所有材料也都提交平台,法官审查后可以提前归纳出案件的争议焦点,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在日后的庭审中,双方只要集中争议焦点开展辩论即可,大大提高了庭审效率。8月18日,王江桥就在平台上审理了《后宫甄嬛传》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整个庭审仅用时20分钟。
原告张某的代理人陈巍科对这种全流程在线审理的模式赞誉有加。他说,自己平时代理的业务中有较多的网购纠纷,“代理一批这样的案件,以前光打印材料就要费不少纸张,还要一趟一趟往法院跑,现在这样又方便又快捷。”
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表示,杭州互联网法院将以“网上案件网上审”的思路,对现有诉讼进行全流程再造,制定一套标准化、结构化的新型互联网审判方式,也希望能为全国法院互联网审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黄忻是一位民事法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习惯了每天埋头案卷的生活,她的办公桌和柜子里堆满了一袋袋用牛皮纸信封装着的材料。
“以前开庭前,我肯定得一头‘扎’进案卷,为接下来的庭审作最后的‘热身’。现在所有的诉讼资料都汇聚在网上,我可以一边开庭,一边在线浏览。”自从加入互联网审判团队后,她慢慢开始适应用互联网的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
“案子成功立案后,自动进入诉讼程序,‘待分案件’中会显示出刚刚立案的案件。”黄忻作为庭长,要对本庭案件进行初次分配。
“举证质证的期限一般是15天,原告可以补充证据,被告应进行应诉,提交答辩状并举证,或者也可以提出管辖异议。”黄忻说,期间,法官可以随时关注双方的动态,如果原被告都表示举证完毕,便可以提前进入质证阶段,不用等到15天。
“由于诉讼的每个步骤都会在网上形成即时、连续的痕迹,质证记录可以查看双方提交的意见,对证据三性有无异议。如果快到期而当事人尚未举证质证,平台也有‘提醒’功能,法官点击后,系统便会发短信给当事人进行提醒。”黄忻说。
“办公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这是黄忻在线办案以来感受最深的一个变化。黄忻说,在过去的工作中,大块时间常常被电话、会议等等各种事情所“打碎”,很难有整段时间让她专注于一件事。但在互联网办案模式下,她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打电话的间隙,我可以关注一下双方的举证动态;吃完饭午休前,给当事人发个‘提醒’, 审理工作更加灵活机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