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外卖热”背后的白色污染
新华社 彭茜
如今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叫一份外卖已成为饱腹的便捷选择,中国也成为全球餐饮外卖量最大的国家。但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料到,餐饮外卖虽然便利了自己,却给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平均使用时间只有1小时的外卖餐盒,可能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自然降解。
曾广泛使用的超薄塑料袋因“限塑令”而销声匿迹,而在“限塑令”出台十年之际,采用不可降解塑料制成的外卖餐盒,已成为塑料垃圾污染的新源头。
白色污染跟着“外卖热”抬头
每天,互联网第三方外卖平台的“骑手”们将上千万份塑料包装的外卖送上人们的餐桌,随后沾满油污的塑料餐盒被丢入垃圾箱,它们一部分被和其他垃圾一起焚烧,一部分进入填埋场,也有一些“漏网之鱼”散落在城市的角角落落。
美团外卖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团每日订单量达1200万份,如果按每份订单至少消耗1个塑料袋和1个塑料餐盒计算,每天至少有2400万个塑料制品被消耗,吸管、餐勺等其他塑料制品还并未计入其中。
外卖类应用“饿了么”发布中国外卖大数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互联网支付人口将超过7.5亿,外卖渗透率在80%左右,这意味着6亿人会成为在线外卖用户。若没有有效针对外卖塑料包装的环保管理措施,将给环境带来极大压力。
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刘建国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首先,大量塑料餐盒的生产过程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同时必然排放污染物;其次,一些塑料餐盒被丢弃在自然环境中,造成视觉污染、景观破坏和生态危害;最后,这些塑料包装大部分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有的被焚烧,有的被填埋,少部分被回收利用。过多的塑料垃圾在填埋中会占据大量土地空间,焚烧和回收利用也都会产生相应的污染物排放。
而塑料垃圾随着河流等进入海洋,危害更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17年世界海洋峰会上指出,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粒成分和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过量使用是海洋垃圾的主要来源。
资料显示,每年有800多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很大一部分被鸟类和鱼类摄入,甚至在海底微生物体内也发现了塑料垃圾成分。塑料污染每年导致上百万只海鸟、10万头海洋哺乳动物、难以计数的鱼类死亡,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如今,不论是印度尼西亚的海滩,还是北极海底,塑料污染无处不在,并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海洋独特的环境会让塑料破裂成碎片,进而形成更细小的微粒塑料,极易吸附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危害海洋生物和人体健康。”刘建国说。
如何破解外卖包装“垃圾围城”
塑料垃圾污染,是令世界各国头疼的问题。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独特的饮食习惯,使得这一问题更为严峻。欧美国家外卖多用纸质餐具,而中餐烹饪方式多油和多汤的习惯,使得塑料餐具成为众多商家的选择。
为何中国外卖商家没有推广使用更为环保的可降解餐具?刘建国说,传统塑料餐盒多采用聚丙烯、聚乙烯、苯乙烯等材料制成,其强度、耐热性、稳定性都比可降解餐盒高,且成本低廉,因此受到商家青睐。
刘建国介绍,其实市场上一些可降解餐盒大多也含有较高比例的不可降解塑料组分,其成本高于传统塑料餐盒,但在使用性能和环境友好性方面并无优势,既不能回收,在环境中破碎成片后,反而更难处理。他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完全可降解餐盒的使用性能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才会有更多商家主动使用。”
他认为,解决外卖塑料垃圾污染问题需界定清楚个人消费者、外卖企业、垃圾处理企业和政府的责任划分,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应“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消费者自身减少对外卖的依赖。英国一个名为“更少塑料”的环保组织给出了生活中的“减塑”小贴士:“自备购物袋,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的水瓶、水杯,自备可循环使用的餐盒,拒绝使用不可降解的吸管或餐具,不用塑料袋,不选择外带或外卖,用玻璃罐保存食物。”
“在外卖企业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也是一个可行选择,即外卖企业要承担塑料餐盒的回收责任,按照销售额划出专门资金给餐盒回收或处理企业。”刘建国说。目前,尽管大多数塑料餐盒都印有可回收标识,但由于回收成本太高,外卖餐盒的回收率依然很低。
此外,第三方外卖平台和餐饮企业应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今年6月,美团外卖、中国烹饪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曾与多家餐饮外卖品牌共同发起《绿色外卖行业公约(绿色十条)》,其中包括“推动使用绿色餐具”的内容,并呼吁科研界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撑,研发优质低价的可降解环保餐盒。不过,目前“绿色十条”的落实还只能依靠行业自律,其效果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