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猎得了野猪赶得了水鸟 护得了庄稼救得了游客

象山这支狩猎队转型升级,如今远不只是“狩猎”

狩猎队员在山林中查看动物脚印

  本报记者 张倩 通讯员 谢力 

  东海之滨的象山县城,清凉的海风吹走了延绵多日的热浪,窝在空调房里避暑的当地人闻“风”而动,脚印遍布沿海滩涂。与当地人一样对气温敏感的,还有深藏在山丘坡地的野生动物们。在躲避了一段时间的高温后,“小可爱们”也开始下山“度假”了。

  但在人们眼里,这些“小可爱们”似乎并不那么可爱:昨天组团替老李家“收割”了长了半茬的稻子,今天又拖家带口帮老王家拱了一夜的番薯地,天还没黑就又瞄准了老张家刚刚抽干的鱼塘……不少村民觉得,这分明就是祸害。

  好在,村民身边有一支狩猎大队,他们在保护野生动物和农林生产上很有一套。近日,记者探访了这支队伍——象山县狩猎大队。

  “大忙人”

  虽然时间尚早,但象山县鹤浦镇的郑大伯已经开始琢磨秋收的事了。他说,不是他心急,而是如果不早一点“下手”,等秋收开始了,他就不一定能请到那些“大忙人”了,所以必须要未雨绸缪。

  “你是不知道啊……”郑大伯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他在离家不远的几亩地里种上了土豆,几个月的悉心浇灌和照料下来,土豆个个圆润饱满,家里人都觉得心思没白费。不想,去年国庆节期间,他与家人满心欢喜地前往地里摘土豆时却发现,几亩原本已经成熟的土豆已经被野猪拱了个遍。看着地里稀稀拉拉的几颗土豆和一串串的野猪脚印,他气得回家躺了半天。

  “第二天,我心情好点了,想着好歹也用心种了几个月,去捡个一两盆回来烧烧吃也好。哪想到,跑地里一看,头一天剩下的几颗土豆也被野猪吃个精光。”郑大伯郁闷坏了。

  和记者说完这段让人崩溃的遭遇,郑大伯麻溜地拨通了手中的电话,没说两句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大忙人’他们答应我要来咧!”郑大伯一边说一边扬了扬手机。他的这通电话正是打给象山县狩猎大队的。

  记者了解到,当时与郑大伯一同遭遇野猪“袭击”的还有许多农户。“后来农林部门做了统计,那次受到危害的有200多亩地,其中36亩绝收,涉及丹东、墙头等4个镇街,包含水稻、土豆等多种农作物。”象山县狩猎大队大队长胡祖岳告诉记者,事发后,狩猎大队紧急进行了再次摸底,通过分析脚印、猎犬追踪等方法,发现“席卷”这批农产的是同一个种群的野猪,且这一种群的野猪数量已经超出了环境承载范围。

  为了防止“历史重演”,去年10月禁猎期一结束,狩猎大队在经批准后当即前往摸排好的山林,在保留所有母猪和幼崽的基础上,对这一种群的大部分公猪进行了围猎。附近村民一直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下转7版)


浙江法制报 一版要闻 00001 猎得了野猪赶得了水鸟 护得了庄稼救得了游客 2017-09-06 2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