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无孔不入 共享单车被破相
怎么管?可借鉴杭州公共自行车“执着”斗争法
实习生 李媛媛 本报记者 张倩
小黄、小白、小蓝……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然而,这个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工具,近日却被“破了相”。
“现在很多共享单车都被贴上了小广告,很刺眼。”近日,每天骑共享单车上班的市民杨女士向本报打来电话,说这样的“牛皮癣”实在影响车体美观,更影响了市容市貌。
昨日,记者走访了杭州市区部分共享单车投放点,果然看到了杨女士所说的“牛皮癣”。这些小广告或粘在车篮里,或贴在车架上,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既有减肥健身、无抵押贷款业务,也有收驾驶证分、租房租车、人员招聘等,其中属收驾驶证分和贷款业务最多。这些小广告都只有业务名称、联系电话或二维码,没有具体的公司名字、地址。
“你好,能关注下我们的企业吗?”在拱墅区万达广场附近一处共享单车停放点,一个女孩发给了记者一张租车传单,记者发现旁边的共享单车上贴的广告内容与传单一样。当记者问为何把小广告贴在共享单车上时,女孩说,他们公司提供的是租车服务,看到共享单车就萌生了拓宽销售渠道的想法,“希望能开发潜在客户”。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与共享单企业有合作时,女孩不置可否。
随后,记者又拨打了几个“收驾驶证分”广告的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他们既买驾驶证分,也卖驾驶证分,“因为这个有市场需求的”。
如此发布广告,共享单车企业要承担法律责任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共享单车被张贴广告,共享单车企业无需承担管理责任,但负有管理义务,其工作人员发现后应及时清理。”浙江一墨律师事务所律师鲁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经工商部门批准,共享单车企业开辟了广告招租业务,其身份就成为广告发布者,就有了相应的义务和责任。”鲁秦表示,《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
如此碍眼的“牛皮癣”,究竟该如何治理?记者从杭州工商部门了解到,在公共场所张贴小广告的行为由城管部门进行管理,广告内容则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管。如果内容违反《广告法》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依法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进行处罚。
工作人员也坦言,实践中,由于广告发布者和广告主“神龙见首不见尾”,加之很多都是个人发布的贷款等内容,执法并不容易。如果市民看到违法广告,可向工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记者又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获悉,由于共享单车不属于公共设施,城管部门暂无管理的针对性依据,而作为小广告的载体,共享单车企业应承担清理这些“牛皮癣”的相应义务。
而城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遏制共享单车被贴“牛皮癣”现象,可以借鉴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治理经验。“前两年,公共自行车上也出现‘牛皮癣’大量‘入侵’的现象。”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综合办主任包卫丽说,“去年年初,公司发动全体员工,进行为期四个月的集中清除,还把车篮子换成了不易粘贴的款式。并要求员工看到小广告后立即清除,以此迫使‘牛皮癣’失去广告作用。偶尔发现张贴小广告的人员后,还要求其把某个区域的小广告全部清除掉,如此多管齐下,效果相当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