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僵尸企业”的“绍兴样本”
“中国破产法论坛”在绍兴召开 |
祝璐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期的大背景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产业结构重新洗牌至关重要,而妥善处置破产企业正是其中关键性的一步棋,绍兴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市场导向、司法主导、常态审理”为理念,10年来通过企业破产释放土地资源1.03万亩、房屋面积357万平方米,处置机器设备2.97万台,妥善补偿安置职工1.2万余人,同时释放出排污权、知识产权等大量无形资产,使得一批破产企业依法、有序退出市场,充分发挥了破产审判处置“僵尸企业”的职能作用,为绍兴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因案制宜
在长达10个月的破产重整“大手术”之后,浙江鼎盛交通建筑有限公司不仅以溢价6148.888万元的价格易主重整投资人,而且保留了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实现了在建工程平稳过渡。今年上半年,快速“康复”的“鼎盛”先后中标舟山普陀区329国道等多个大型项目,合计中标价达11.32亿元。从“鼎盛”2015年申请破产,到如今东山再起,法院为其对症下药的破产重整“治疗方案”正在逐步见效。
2015年5月,绍兴中级法院裁定受理位于袍江开发区的浙江某集团及其生产贸易型关联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提出的破产重整申请。然而,这几家企业产能较为落后,又长期深陷担保链困顿之中,企业商誉受损严重,虽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却无人报名。于是,法院果断由重整转为清算,在1年时间内,经处置资产,变现价款超过19140万元,及时兑付给各债权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800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全额拿到了补偿款。
无独有偶。2016年6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推进供给侧改革十大破产典型案例的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合并破产案中,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自治基础上,法院在重整计划草案经表决未获通过的情况下,及时由重整转入清算,使得企业在破产中维持正常生产,大部分职工保持了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社会稳定得以有效维护。
绍兴实践
绍兴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大力支持“僵尸企业”依法处置,切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16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绍兴市企业破产协调处置工作机制(试行)》,从职工安置、涉案资产查控、破产企业税收、重整后企业信用修复等方面入手,打通了司法与行政联手保障处置工作的“七经八脉”。
与此同时,司法创新积极推动着企业破产的法治化、市场化进程。去年6月,绍兴中院面向全国公开选任破产管理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家中介机构来绍“赶考”,这也是浙江省首例邀请省外管理人参与竞争方式指定破产管理人。同年7月,绍兴中院再次试水,通过公开竞价确定管理人账户的开立银行,推进资产处置的规范化、阳光化;同时,绍兴市两级法院充分借助司法网拍平台,公开透明高效处置破产财产,例如在浙江五洋印染破产案中,司法网拍在建厂房及相应排污权,溢价率达到41.8%,节省佣金89万多元。
走在前列
破产案件是商事审判中出了名难啃的“硬骨头”,建立一支专业化精英团队是必须的。
2013年,绍兴中院成立金融审判庭,并组建破产审判专业化团队,此后,金融审判庭在绍兴全市遍地开花。这支专业化破产审判队伍以实战和理论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一方面通过举办全市法院破产审判实务研讨会、邀请专家辅导等多种方式加强理论指导,及时总结典型案例和工作经验,《破产审判与管理的绍兴实践》等学术著作先后问世,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以实战为导向,一路马不停蹄,绍兴法院不仅历练出了一支既能开庭又能开会、既会办案又会办事、既能裁判又能谈判的破产审判队伍,而且为破产法在实践层面的大面积“留白”写下了宝贵的“绍兴样本”。随着全国多家法院先后来绍兴取经,“绍兴样本”也将逐渐在各地生根开花,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今年4月,国内破产法领域巅峰论坛“中国破产法论坛”专题研讨会在绍兴召开,破产案件审理的“绍兴样本”成为全国学界和业界热议的话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人称国内破产研究领域第一人的王欣新由衷地为绍兴破产审判点赞:“绍兴在全国破产审判中是走在前列的,取得了突出成绩和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