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抓改革 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浙江
2017年浙江政法工作综述(下篇)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
法律服务团为企业提供“法律体检” |
“律师精准服务企业”启动仪式现场 |
检察官查看耕地复垦情况 |
检察官远程视频办案 |
(上接1版)
办案力量得到充实的同时,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也在全省扎实推进,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更加深入。2017年2月21日,乐清法院在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通知温州和乐清两级公安局经办此案的2名鉴定人出庭作证。根据相关证据及鉴定人证言,乐清法院当庭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9个月。一年来,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接受质询,在浙江法院刑事案件审理中成为一种常态,以审判为中心的“浙江样本”正在形成。
在检察系统,以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促进司法公正为目标,“认罪认罚从宽”的“杭州模式”逐渐形成。“你是否同意适用速裁程序,并且认可公诉人指控的犯罪事实、盗窃罪罪名和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的量刑建议?”2017年3月20日,杭州市萧山区法院10号庭内,法官楼冰峰连续开庭审理完结4起案件,仅仅花了30分钟。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与此相配套,浙江司法行政系统聚焦发挥律师庭审辩护作用,加快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律师值班,努力做到每一个案件在审判阶段都有律师辩护,使庭审辩论更实质、更均衡,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
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政法领域各项改革持续发力
人民群众的需求发展到哪里,改革就跟进到哪里。
2017年4月,台州市黄岩区法院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法院完成了全国首例跨省域网络立案,借助网上平台在线推送材料,并向被告人进行送达,全程不到半小时。一年来,浙江法院以“大立案、大服务、大调解”三大机制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司法领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全省102家法院建成新型诉讼中心,还探索推出网上立案、巡回立案、跨域立案、延伸立案等方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省检察机关也在查询案件程序性信息、控告、检举、揭发等7个事项上实现“最多跑一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
为最大限度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场破解“执行难”的攻坚仗在浙江打响。“夏日风暴”“冬日融冰”,一年来,浙江执行干警顽疾不破,战鼓不息,执结案件58.9万件,执行到位1141.7亿元,执结案件数量全国第一。
2017年,公安改革砥砺前行——出台治安监督管理十项便民服务措施,办事程序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动真碰硬,全省超过90%的公安办事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公安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省内户口迁移网上“一站式”办理和居民身份证跨省、省内异地受理全面实现,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全面解决,新型居住证制度全面覆盖,户籍制度改革“浙江模式”初步形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大大增强。
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如何助力?浙江司法行政系统想出的妙招是:“把脉问诊”“开方抓药”、还送“法律楼长”。2017年,省司法厅出台《司法行政惠企便民法律服务二十条》,上门走访重点企业115301家,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57716个。乐清3名律师临危受命,在濒临破产的某电气公司设立惠企便民法律服务点,为企业化解债务危机;文成县公证处在意大利米兰设立了全国首个海外公证联络站,为海外华侨办理遗产公证……
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在浙江也渐成常态。拆除横亘钱塘江源头多年的环境污染“炸弹”,督促8家涉嫌污染环境犯罪企业建成“生态环境修复公园”……一年来,浙江检察机关收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97件,立案公益诉讼220件,进入诉前程序201件,从源头上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对生产生活影响严重的环境保护等“老大难”问题,收获多方点赞。
改革与科技创新融合
“智慧司法”带来公平正义新体验
大数据、信息化时代,“智慧”成为了改革的关键词。
2017年8月18日,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成立,集中审理杭州市辖区内6类涉互联网一审民事、行政案件。截至2017年底,杭州互联网法院已受理网络购物、互联网金融、网络著作权纠纷等案件4859件,网上立案率80%,一审息诉服判率达98.5%;线上关联案件平均开庭时间25分钟,平均审理天数48天,效率优势明显,且100%实现在线庭审、在线裁判和网上送达。
这个“司法领域里程碑式事件”的背后,是浙江法院创造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破解难题的孜孜探索。不仅如此,智慧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语音智能识别系统、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回顾浙江法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司法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随处可见。
和法院工作一样,2017年,浙江检察工作也迈入了“智”“数”齐飞的智慧检务时代。在“浙检云图”可视化系统、电子数据实验室、远程提审室、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等一项项新科技、大数据的支撑下,检察官只要一点按键,法律文书就自动生成;只要录入案件及证据情况,就能对证据是否存在违法情况,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隐患的300多个风险点进行自动智能比对和提示,“科技感”十足。
数据支撑、情报引领。2017年12月28日上午11点左右,浙江省(杭州市)反欺诈中心先后接到2起报警:2名当事人分别在QQ上被骗走14万元、19万元。反欺诈中心立即联动所属银行,15分钟内成功全额止付并冻结。去年以来,浙江反欺诈中心通过技术反制防控大网,给通讯电信诈骗犯罪分子设置各种高科技“路障”,增强侦查打击的精确性、主动性、时效性,全年共止付(冻结)被骗资金3.73亿元。电信网络诈骗的快速止损,是浙江公安警务机制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融合的体现,是浙江警方打击犯罪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是浙江人民安全感的力量源泉。
2017年,浙江司法行政系统创新“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升级改造浙江公共法律服务网,加快建设“淘宝式”网上法律服务大厅,百姓“零距离”享受法律服务成为现实;同时,在全国首创省市县乡村五级微信塔群“之江法云”,开启了“指尖+脚板”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被誉为老百姓随身携带的“公共法律顾问”。
改革,快马加鞭未下鞍。浙江政法机关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扎实的改革举措和实在的改革成果,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