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平安巷

申请人都不抱希望了,但执行人员没放弃

几经波折,20年的执行接力圆满终结

  20年前,季某欠下何某数十万元借款,未能如期履行还款义务,执行阶段也不知所踪;20年后,这笔钱款终于执行到位,可申请人何某却“查无此人”。法院执行人员经过不懈努力,近日,终于找到了何某,一场持续20年的执行接力圆满终结。

  事情起于1997年,季某因业务往来先后欠下何某30多万元,二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季某承诺于1999年10月31日前归还何某欠款共计32万元。但何某还是没收到季某归还的一分钱,1999年12月,他只好再次走入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多方查找,法院找到了季某,对他进行了司法拘留,季某陆陆续续地归还了何某4000余元,但随后,他再次不知所踪。因为长时间未能查清季某下落及其财产线索,法院于2001年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几经波折后,何某也不再抱希望。但对法院来说,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不意味着结束,根据规定,不论何时,只要发现被执行人的下落或者财产的,都可以再恢复执行。此后多年,法院仍在通过各种途径搜寻季某的下落。

  事实上,为了躲避债务,当年季某带着老婆远走他省,最后落脚在安徽。经过多年打拼,季某小有所成、积蓄颇丰,之后选择回到衢州,把多年积蓄存入银行,想就此安度晚年。但这个如意算盘最后还是打破了。

  法院通过相关系统查到季某存入银行的存款后,立即通过相关部门获取季某的联系方式,并与其取得联系进行核实。

  经过法院释法明理,季某同意归还何某的欠款,法院依法对他的存款予以冻结。

  然而,就在一切柳暗花明的时候,申请人何某却不见了,当年留下的固定电话早已停机,当年的代理人也联系不到何某本人。

  因为当年的调解书上并没有注明原告身份证号码,只有名字和出生日期,执行人员通过公安机关调取所有同名的人员,出生日期竟无一与何某匹配,将核对范围扩展到全国,结果仍然是无一对应。执行人员根据调解书载明的何某家庭住址实地探访,却发现这里连门牌号都已经重新编排过,如今在原地的商户无一认得一个叫“何某”的人。

  但执行人员没有放弃,继续扩大实地探访的范围,终于打听到当年是有一个叫“何某”的人在此经商,可能是某村的。但是,公安机关的记录中,该村同一天出生人员名单,仍然没有“何某”的名字。

  就在案件进退两难的时候,细心的执行人员发现,有一个人的名字与何某的名字十分相近。执行人员拨通了他的电话,电话那头久久寂静,而后传来一阵沧桑的抽泣声,此人正是何某!

  原来,何某早就搬离了原来的经营地点,在一次户籍登记中,村里把他名字错误登记成了当地方言的同音字,这才导致何某“查无此人”。

  日前,季某将32万元欠款悉数归还何某,同时也因故意隐匿行踪和财产的行为,被法院处以罚款。

  作者:

  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殷一村 黄宇珂

  来源:

  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执行案件


浙江法制报 平安巷 00005 申请人都不抱希望了,但执行人员没放弃 2018-02-14 2 2018年02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