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杭州已建成3000多家 老年人照料中心

今年老年版“托儿所”会更多,还会提升质量

  本报记者 李媛媛

  通讯员 刘汉武 刘伟英 

  本报讯 早上8点半,87岁的赵奶奶准时来到杭州江干区采荷街道颐和·乐龄服务街区(以下简称颐和街区)的颐养苑。从去年7月起,她女儿每天上班前都先把赵奶奶送到这里托管,晚上下班后再把她接回家。

  “这里就像老年版的‘托儿所’。周一到周日,我们可参加康复运动、平衡操、剪纸、太极操等活动,还有照护员看护。”赵奶奶说,之前在家里摔了一跤,走路得靠助行器,经过这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现在自己走路不用助行器也稳健多了。

  颐和街区是采荷街道公建民营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自2016年10月起由上海爱照护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服务人群主要为采荷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全国首个医养护一体化惠老服务街区,它与采荷街道内的观音塘卫生服务中心签订有医养协议。“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每月为老人开展慢性病讲课,每周到颐和街区进行查房,对老人感冒、咳嗽等病症进行治疗,对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进行用药和生活指导。”颐和街区运营护士许杭霞介绍说。

  颐和街区的做法是杭州养老服务工作的探索之一。16日,杭州召开全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总结暨老龄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建成村社级照料中心2716家,镇街级综合型照料中心99家,委托社会力量托管或运营的照料中心达420家。

  “为提升医养服务能力,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展‘1+1+X’医养结合联合体建设,即由1家市级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分别对接区域内X家养老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服务。”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至2017年底,全市236家养老机构、1750家照料中心得到不同形式的医疗服务资源支持,以老年人为主体的重点人群医养护一体化签约率达64.99%。

  杭州还不断完善城乡助餐体系,目前共建成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1176家,并形成了“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互联网+配送餐”、邻里互助等多元就餐模式,每天有近5万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不同形式的助餐服务。此外,针对老旧小区没有电梯的问题题,杭州去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杭州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利用“业主主体、社会主导、政府引导、各方支持”的模式进行突破,目前全市5城区共有148处加装电梯项目已通过部门审查,其中30处正在施工,3处已交付使用。

  杭州市副市长王宏表示,2018年杭州将坚持量质并举,继续打造全国养老(老龄)工作的标杆样板,重点改造提升60家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中心,打造50家医养结合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预计新增公建民营养老机构8家;重点推进老年签约居民“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服务等。


浙江法制报 要闻 00002 杭州已建成3000多家 老年人照料中心 2018-04-17 2 2018年04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