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平安巷

党建“契约化”共建引领社区自治

绍兴越城“三治”标准体系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近年来,绍兴市越城区以“自治、法治、德治”为核心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并对“三治”治理手段进行了标准化,为全区取得平安金鼎、实现“十三连冠”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徐晓 通讯员 胡舟燕 

  近日,在绍兴老城区府山街道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拍卖仪式,拍卖物品是街道与社区的17个“契约化”党建共建项目,参与竞拍的是街道辖区的80余家共建单位。这是府山街道创新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的又一举措。

  2008年以来,越城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驻区单位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内党员共同参与,积极开展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形成了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社区党建新格局。尤其近几年来,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内容不断丰富拓展,全区共有87个社区与1014家驻区单位签订了党建共建契约。

  共建

  2015年,作为银泰商圈主体的银泰城成立党支部,有党员25名。“大家平时忙于商场管理,党建工作缺少经验,跟水沟营社区共建后,党员组织生活、学习教育都规范起来了。”银泰城党支部书记徐慧顺说,“在社区党委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开展了‘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让‘口袋党员’找到了归属。在社区建设和商场管理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明显增强。”

  迪荡街道云东社区党委书记顾慧玲表示,以“契约化”党建为引领,实现社区自治,正是从利益需求入手,使双方自愿、自觉地“约”到一起。社区和驻区单位各自在亮出“需求菜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开出双向“服务菜单”,因需选择服务内容,自主开展共建活动,借势借力、取长补短、共建共享。

  在越都社区,居民陈达昌和老伴没有工作,家里经济比较困难。社区了解情况后,马上与共建单位绍兴市城市广场管理有限公司商量。之后,老陈被安排到了城市广场当保安,生活稳定下来。

  而在昌安社区,社区和驻区单位的306名党员共同组建了“306和事佬”工作室,成为调解居民日常纠纷的重要力量。

  “走亲”

  随着共建的深入,不少驻区单位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刚开始,我们以为‘契约化’共建只是走形式。后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要求打造社会责任型企业,我们发现正好可以结合共建,到社区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给居民换水表、修管道,同时宣传爱水、护水、节水知识。”绍兴市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蔡建强说,水务集团把“创建”融入“共建”,引导党员干部在共建活动中亮身份、亮承诺,进一步转变了作风、锤炼了党性,提升了机关党建工作,实现了“创建”与“共建”的双赢。近十年坚持下来,双方在党建工作、社区服务上日益融合,彼此就像在“走亲”。

  府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魏永俊说:“面对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我们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和驻区单位共建的重要内容。”结合每月主题党日,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党员志愿者统一佩戴党徽,身着红马甲、红帽子、红袖套,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每年组织活动达500余次,真正使党员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标准化

  越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祝卫越介绍,为进一步提高社区自治规范化水平,去年还开展了越城区村(居)“三治”标准化建设工作,围绕“自治、法治、德治”三个核心,制作了29个标准文本,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标准是其中的核心标准之一。通过标准的建立推广,社区党建“契约化”工作更为科学有效,实现社会治理基础、合力、效果“三统一”。


浙江法制报 平安巷 00008 党建“契约化”共建引领社区自治 2018-04-17 2 2018年04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