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给“枫桥经验”注入现代元素 让社会治理走入“智能时代”

  (上接1版)

  智能警务亭究竟有多大威力,来看看前不久的一个案子。6月15日,安装在宁波东部新城银泰城5号门的卡口捕捉到一个盗窃前科人员正在附近寻找作案机会,预警被推送到银泰城智能警务亭执勤民警的移送警务通上。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并在银东社区网格群内通知银泰城保安赶往预警处加强巡查。就在这个盗窃前科人员盗窃电动车时,被赶至现场的民警和保安当场抓获。

  据宁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智能警务亭建设的重心将从试点转向全面推广,力争到2019年底,全市智能警务亭达到1000个以上,实现全覆盖。通过将智能警务亭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以全域感知“天网”和巡卡防控“地网”为基础,以全息化实战平台为支撑,构建一个立体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推动“超越时空”的治理

  宁波市奉化区锦屏街道河头村,本地人口800余人,外来人口却有900多人。记者走访了村内几栋出租房发现,每间出租房门口都贴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它正是河头村有效治理外来人口的“神器”。

  “神器”是奉化区自主研发的“流动人口居住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以码促管”的方式,实现居住登记网上自主申报,一次都不用跑。扫描这个二维码,进入页面后,就会出现登记信息、查找房屋等选项。奉化区警方可在后台了解河头村所有租客和房东的信息,租客也可通过此平台,充分了解河头村房屋出租信息。“以前,我们只能通过盘问房客的信息等,靠经验来判断对方是不是正经人;现在好了,有了这个系统,我们既省力也省心了,我们这里的治安也越来越好了。”家有多套出租房的村民范良平这样告诉记者。

  宁波在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互联网+”无处不在,从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到政府部门的办公,“互联网”正打破时空的限制,将宁波社会治理推向更便捷、更利民的方向。

  今年4月9日,最高法院确定以“宁波移动微法院”为样本,打造标准化的全国移动电子诉讼平台。而“宁波移动微法院”最早便起源于余姚市法院,目前已在宁波市全面推广。

  通过“宁波移动微法院”,司法领域的“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成为可能。诉讼规程在确定电子签名与线下签名具有同等效力的基础上,明确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可以通过“拍照上传材料”加“电子签名”的方式完成立案、撤诉及执行申请;除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案件外,当事人可在线签署调解笔录及调解协议;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商事案件,特别是申请方路途遥远、有客观原因无法到庭以及无需查看证据原件的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适用“宁波移动微法院”开庭。

  目前,余姚市法院已将人民调解员、律师调解、妇联工作人员调解、老娘舅等多类型调解纳入‘宁波移动微法院’线上平台。下一步,这一做法将在宁波全市推广,以便最大效率化解矛盾。”宁波市中级法院相关责任人说。


浙江法制报 要闻 00002 给“枫桥经验”注入现代元素 让社会治理走入“智能时代” 2018-07-10 2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