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在现场

浙贝母与硫磺“分手”后,找到了新幸福

“浙八味”特产市场生意红火
药材检测
药农展示从田地里挖出的浙贝母

  本报记者 李媛媛 通讯员 祝晓艳 

  上世纪80年代末,中药材浙贝母和硫磺结缘了。当时,浙贝母看重硫磺熏蒸能给自己美白,并延长自身的储存时间;硫磺熏蒸则看上了浙贝母的大产量。然而,硫磺熏蒸会造成浙贝母硫含量超标,从而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有致癌风险。为此,2013年4月,国家药典委员会出台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残留限量不超过150mg/kg,同时明令禁止用硫磺熏制浙贝母。从那时起,浙贝母的原产地金华磐安县和宁波海曙区挥起了拆散这对“毒鸳鸯”的“金箍棒”。

  6年过去了,两地重拳整治成效如何、浙贝母是否已经恢复“单身”、又如何寻求新幸福呢?近日,记者实地走访金华和宁波的田间地头、销售市场等,探寻浙贝母的“情感”故事。

  禁止硫磺熏蒸浙贝母

  7月17日早上7点半,位于磐安县的“浙八味”特产市场已经人声鼎沸。这里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全国近80%的浙贝母通过这里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浙贝母的价格每年都不一样,高的时候能卖200元一斤,低的时候不足50元一斤。”今年种了4亩浙贝母的药农郑文良告诉记者,这一种植面积在磐安算量小的。“我家世代以此为生,种植技术是过硬的,今年收获了8000多斤浙贝母。”郑文良说,“虽然产量喜人却卖不上价钱。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坚持无硫化加工,所以品质都是有保障的。”

  郑文良的底气,来自政府大力推进无硫浙贝母的决心。

  作为江南药镇,磐安县的中药材常年种植面积有8万亩,浙贝母种植面积达1.35万多亩,年产量3200多吨。磐安将无硫浙贝母整治工作列入了部门和乡镇的年度考核,还出台了《关于禁止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的通告》,明确告知广大药农和药商,不得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不得经营含硫超标中药材、不得非法经营硫磺,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同时,组织联合巡查组在浙贝母产新期间(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天开展禁硫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在媒体曝光,并通报乡镇扣分情况。此外,市场监管执法组则每个集市日到“浙八味”特产市场开展执法,禁止硫磺熏蒸浙贝母入场交易。当地还建设了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免费为农户、商户开展浙贝母等中药材质量和二氧化硫含量的快速检测,以强化技术支撑的方式规范当地市场经营行为。

  “浙贝母的无硫加工比例已由2012年的2-3%,上升到了目前的90%左右。”磐安县政府副县长吴志军向记者介绍,今年对上市交易的中药材二氧化硫定性快检580批次(其中浙贝母165批次),没有发现含硫超标情形。

  开辟新的加工途径

  药农都知道,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新鲜浙贝母最多放置3天就会皮红起皱,最后腐烂。禁止硫磺熏蒸之后,如何开辟新的加工途径?

  7月17日,记者来到磐安县利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进门右手边的一排平房里,依次放置着切片机、烘干机等设备,对面还建有温度控制在10℃以下的冷藏储存区,完成无硫化加工的浙贝母被麻袋包裹着堆放在这里。“现在,就算梅雨和高温天气,我们也能实现室内切片、烘干和储存浙贝母了。”磐安县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厉金荣介绍,这只是磐安县无硫加工点的一处缩影。

  据悉,为鼓励药农采用无硫加工技术,磐安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无硫加工扶持政策,在土地、设备采购、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如浙贝母种植户购买一台手工切片机给予100元资金补助、在无硫加工点的建设上给予用地指标倾斜等。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了68个浙贝母无硫加工点,新渥、冷水等浙贝母种植重点乡镇的药农购置了1430多套烘干储存配套设备,无硫加工比例达到95%以上。

  加码浙贝母研发水平

  宁波市海曙区是浙贝母的另一处生产基地,这里有近万亩种植面积,年产干贝1450吨,占全国总量的1/3。在无硫化监管方面,当地从2013年起就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整治行动,在2014年至2017年监督抽验中,地产浙贝母饮片二氧化硫残留全部合格。从2015年开始,海曙区还与磐安县共同建立监管专项协作机制,在信息互通、技术交流、产业扶持等方面加强区域协作,共同打击非法购销含硫超标浙贝母的地下产业链。

  “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前期规划,未来打算在这里打造占地约800亩的浙贝母精品化产业园。”7月18日,海曙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洪煜站在四明山前,望着山脚下获得原产地标记证书的章水镇樟村浙贝母田地告诉记者,这个产业园将种植有效成分含量超过药典标准近1倍的浙贝母种子,“把这里打造成集种植、科研、新品种开发、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集聚中心,减少药材从田间到药企的流通环节,确保浙贝母的原产地优势”。


浙江法制报 在现场 00006 浙贝母与硫磺“分手”后,找到了新幸福 2018-07-20 2 2018年07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