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款退订难、售后处理慢、霸王条款多
在线旅游,如何走出“投诉重灾区”?
《工人日报》 李国
近些年,在线旅游平台以高效便捷的服务受到消费者青睐,也持续暴露出诸多问题。日前,据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公布的2018年旅游投诉数据显示,平台全年共收到有效投诉1447条,其中涉及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诉占总投诉量79.89%,集中反映在航空、酒店、旅行社、景区和导游5个领域,机票不能退改签、退改签费用高、加价出票仍是投诉重灾区。不少旅行爱好者感叹,世界这么大,也不是想看就能看,被线上旅游企业“坑”了后,“远方”没有诗,只有烦恼。
机票、酒店问题成“心病”
“现在要出去玩,确实方便,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但是要规避一些烦心事,最好还是提前做做功课。”27岁的张欣(化名)是一名旅游“发烧友”,为了有时间去寻找“诗和远方”,她在去年五一前,辞去了国企的工作,当起自由撰稿人,可在今年春节期间的一次旅游经历,让她对以后的旅游出行产生了担忧。
张欣称,今年春节前一个多月,她在一个旅游APP上预订了往返新加坡的机票和酒店,5天4晚,一共花了1万多元。后来,因为家庭因素,她要推迟两天出发,便找平台协商,“平台也同意推迟,但推迟后往返机票要贵近2000元,酒店也要加收两天的房费,算下来要多花4500元。”
因想着不划算,张欣便想将之前预定的机票和酒店全部退掉,等春节过完后再去,该平台客服却称,已经预定的机票和酒店无法退订,即使要退最高只能退1000元。
重庆一广告公司职员王先生也向记者抱怨道,旅游本是高兴的事,到了之后却很不愉快。“有一次,我明明在APP上预订了宾馆,宾馆方却说查不到信息。还曾遇到预订后网站后台已确认,却接到客服电话说要涨价等情况。”他回忆道,“去年国庆,我想去热门景区,连着好几家预订好的宾馆坐地起价,退还30%的房费后,再高价卖给别人。联系预订网站反映情况,也收效甚微。”
记者注意到,目前酒店和机票问题已成为消费者选择在线旅游平台的“心病”。例如,酒店预订后不能入住或者坐地起价,机票不能退改签,即使能改签,费用也奇高等等问题,“本想图方便,却遭遇了更多麻烦。”王先生很苦恼。
“钱景”与乱象“比翼齐飞”
“对于旅游市场的未来发展,互联网的助力显而易见。”重庆一旅行社负责人王伟透露,近年来,旅游已连续蝉联消费意愿前三甲,且在线旅游预订用户规模已超4亿人,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及旅游产品人数比例逐年增加,2018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突破万亿元,“钱景”十分可观。
面对如此大的“饼”,不少在线平台不惜打擦边球甚至采用违规手段,推出不符合实际的虚假夸大宣传,利用平台有利地位制定霸王条款,提高退改票费用,推行捆绑销售,随意更改或取消订单内容等乱象也时有发生。
据前述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涉及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诉有所上升,达到1156条,对于众多投诉,仅有13家在线旅游企业进行了回复。
“总体来说,通过在线旅游平台预订相关产品,会出现反悔难、随时有变数、真假难辨、维权困难等情况。”四川一消费者李浩曾投诉,在某在线平台上订购的主题公园三选一套餐本来包含了马戏门票,在兑换套餐时却并不包含马戏门票。
让消费者最为窝火的是,面对种种出现的问题,旅游平台却并不是“一直在线”,电话无人接听、解决困难不及时、内部工作人员互相推诿的问题屡见不鲜。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线旅游企业普遍忙于资本运作,通过兼并重组方式进行产业整合,意在扩大在线市场占有量。在急于扩充过程中,整个行业容易疏忽对质量的把关,导致在线旅游屡屡“偏科”,才出现“钱景”与乱象“齐飞”的局面。
法律与监管皆不可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行旅游法中,涉及在线旅游企业内容并不多,整个行业监管缺乏系统的法律支撑。
以网约住宿为例,作为共享经济时代的新兴产物,网约住宿在满足人们出行住宿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高闲置房产利用效率、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网约住宿一般零散分布于居民小区或公寓楼内,公安、消防、工商、旅游等部门难以有效监管。
对此,有业界人士呼吁,立法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各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制定在线旅游业监管具体操作规范,不能让各经营者推诿责任;同时加快制定在线旅游业服务质量标准等行业标准。监管部门还应着力规范经营者通过互联网发布旅游经营信息行为,重点监督经营者以电子数据形式提供的合同格式条款。此外,在线旅游平台还需履行“第一责任人”义务,守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