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面孔

温州市中院民二庭副庭长王俊:

办案就像“跑步”,要掌握好节奏

  本报首席记者 高敏 通讯员 温萱 

  同一楼层的同事们往往不用看到他的人,只要听见那嗒嗒嗒的小跑脚步声,多半就能猜到,那是王俊。

  温州市中级法院民二庭副庭长王俊一直从事商事审判工作,审判经验丰富,领导也因此经常把一些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交由他承办,他也勇于担当,毫不畏惧。

  在院里,王俊是公认的办案“状元”。2007年至2016年连续十年,王俊的结案数都位居民二庭之首或前茅,他也因此连续9年被评为温州市中院的办案能手。2016年,王俊更是突破了往年个人结案记录,将民二庭个人结案记录刷新到163件。王俊还获得全省十佳优秀青年法官、温州市劳模等荣誉称号。

  将这么多的案子有条不紊地办理完结,王俊说,他的诀窍是,要掌握好办案的“节奏”。

  生活中的王俊喜欢长跑,一跑就是十几公里,“长跑讲究节奏,如果呼吸、步频乱而无序,跑步肯定找不到感觉。节奏如行云流水,就一点都不觉得累。”王俊说。

  对他来说,办案也是一样。中级法院的民二庭一般审理民商事案件的二审或标的较大案件的一审案件。案子分到自己手上,王俊第一件事就是排期开庭,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克服拖延,给自己定一个期限,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对王俊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二审案件的上诉人或者代理律师一般都会提供电子版的上诉意见,但王俊还是会把上诉状再重新打一遍,这样不仅可以熟悉案情,还可以再梳理一遍案子的脉络,把重点一一列出,到了开庭的时候,整个案子的情况便了然于胸。

  庭审中,他喜欢发问,心中的疑虑需要在发问中得到进一步佐证和确认。有一个买卖合同纠纷,原告主张货物有质量问题,王俊问得很细,比如货物的状态、具体是什么质量问题,“如果是真的有质量问题,原告也会回答得非常具体而细致,但如果是为了诉讼而故意找的理由,则很容易被戳穿。”通过这样实质化的法庭调查,王俊就会对案子有了初步的判断。

  法官对事实有更精准的把握,有时候也很考“眼力”。

  例如原告苏州工业园区某公司与被告某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一案,双方当事人一致表示已达成调解协议,要求法院尽快出具调解书。当事人配合默契,又没有实质争议,本可以快速结案。但王俊翻阅案卷发现,涉案标的额高达数千万元,双方串通骗取法院调解书的可能性非常大。为慎重起见,王俊没有草率准许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先是就讼争股权转让事宜走访了相关部门,依职权进行了一番调查。经不住王俊的询问,原告最后承认,诉状中关于“被告没有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主要诉讼理由实际并不存在。最后原告撤回了起诉。

  据悉,王俊自2002年独立承办案件至今共主审了1544件案件,参与合议或担任审判长的案件更是不计其数。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和开庭,他也因此患上了腰疾这一“职业病”,但他从没因此请过一次假,也没有因此要求减轻自己的工作任务,而是默默地坚守着审判岗位。


浙江法制报 面孔 00008 办案就像“跑步”,要掌握好节奏 2019-04-04 2 2019年04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