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天平

解决纷争有好帮手 法治宣传有新场所

蒋少华法官工作室运行半年多效果良好

  通讯员 金萍萍 

  2018年9月18日,浦江县法院首个法官工作室——蒋少华法官工作室在檀溪镇人民政府挂牌成立。它是基层群众、政府和法院积极联系的纽带,也是浦江县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多方调解资源诉前化解矛盾的重要举措。成立半年多来,蒋少华法官工作室充分发挥优秀法官的作用,在化解纠纷、法治宣传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整合各方调解资源 法官工作室有了好帮手

  “法官工作室的调解工作,并不是‘单打独斗’。当地的调解资源,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法官工作室的第一任法官蒋少华介绍了工作室联合当地村委会成功调解的一起多年纷争。

  2015年春节,中余乡的陈老太太家发生火灾,造成陈老太太死亡及邻居王某的房子损毁、房内其他财产损失。由于该案涉及人数多、火灾原因复杂、财产损失模糊等原因,陈老太太的继承人与王某之间有关赔偿的事宜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法官工作室在向浦江县公安消防大队详细了解火灾情况的前提下,积极联系当地村委会,多次召集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调解现场,陈老太太的继承人当场支付了赔偿金额。

  “这起案件能够成功调解,当地村干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蒋少华说,由于矛盾已经累积多年,工作室刚开始介入调解时,对于纷争的起源、经过仅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借助当地村干部的介绍、帮助,工作室才梳理出双方争议的焦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工作。

  法官工作室的另一个强大“外援”是当地的调解员。比如,虞宅乡一对叔侄间的宅基地使用权纠纷之所以能成功调解,当地的调解员就功不可没。

  这对叔侄两家相邻。三十几年前,叔叔出资建造了位于侄子家地下的房间,并一直使用至今。后来,侄子因建房需要,要收回该房间,但叔叔觉得是自己出钱建造的,不肯搬出。双方因此发生矛盾。

  为调解这起纠纷,蒋少华带着工作室团队中熟悉虞宅乡情民俗的调解员蒋叔一同前往当事人家中。“蒋叔在当地已经做了十几年的调解工作,当地人都比较信任他,对于调解当地纠纷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也比较熟悉。”蒋少华说。果然,有了这个“外援”的帮助,调解有的放矢地进行,最终双方平息了纷争。

  田间地头

  法治宣传有了新场所

  除了主持调解工作外,法官工作室还经常下乡开展宣传工作,让更多群众了解法官工作室。

  说起第一次开展针对性的送法经历,蒋少华还记忆犹新。当时,恰逢1998年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到期,“趁着这个时间节点,法官工作室组织了送法下乡活动,开展专题法治宣传。”蒋少华说,为了做好宣传,工作室提前梳理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并整理出相关法律知识。

  此次活动的效果出乎工作室的意料。“我们没有想到,活动这么受欢迎,现场很多群众咨询法律问题,我们前期整理的法律知识派上了用场。”蒋少华说,活动的成功举办,促使工作室萌发了常态开展专题送法下乡的想法,“从那以后,法官工作室会适时选择特殊的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服务”。

  “有时候,我们走在田间地头,向劳作间隙的群众讲解法律知识,都会想起我们的前辈扛着法徽去偏远的地方开庭的场景。”由于经常开展送法下乡,工作室团队对此有了更多的感触,“其实,送法下乡不仅仅是向群众传播法律知识,也让我们的司法信仰更加坚定。”

  变上诉为下调

  法官工作室运行有了新模式

  为确保法官工作室有效运行,蒋少华每月至少有两个工作日在工作室,接待当事人,向乡镇政府收集纠纷信息、指导人民调解等。

  “工作室具有调解、咨询、普法等功能。在整合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等外部调解资源的基础上,工作室充分发挥诉前过滤作用,变上诉为下调。”蒋少华说,工作室成立以来,在诉前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缓解了杭坪法庭的办案压力,真正实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目标。同时,工作室也让法官们认识到源头化解矛盾的高效性、便民性,“只有到群众身边去,群众的认可度才会进一步提高,群众依赖性才能持续增强,司法权威也才能持续提升”。

  提到工作室今年的目标,蒋少华真诚地说,“希望所有到工作室的纠纷都能得到化解。”而这个希望,也正是法官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充分发挥优秀法官的作用,让优秀法官更加接地气,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诉前,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浙江法制报 天平 00013 解决纷争有好帮手 法治宣传有新场所 2019-04-25 2 2019年04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