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诉“催生”餐饮油烟治理新模式
宁波用公益诉讼守护山海保障民生
本报记者 许梅 通讯员 汪培伟
家住宁波市鄞州区锦绣东城小区的住户没有想到,他们去年12月在网站上向市检察院反映的楼下餐饮油烟扰民顽疾,竟然在四五个月后被彻底解决,并由此催生了餐饮油烟社会治理的“鄞州模式”。
聚焦“公益”核心,将公益诉讼从陆地向海洋延伸,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开启“智慧公益”……在宁波,公益诉讼这个曾经陌生的词汇不仅日渐为公众所熟悉,还成为有力的法律武器,维护公共利益。
“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2018年12月,网名为“焦躁不好”的市民通过宁波网民生e点通“书记留言箱”向宁波市检察院投诉,称鄞州区锦绣东城小区海宁街上餐饮油烟问题扰民严重,居民苦不堪言。检察机关经调查后发现,油烟扰民的投诉,不是个例。从宁波全市看,2017年接到的餐饮油烟类投诉有1867件,2018年为1916件。油烟问题成为困扰民生的“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相关行政部门缺少协作配合、规划滞后、监管缺位等。
百姓的呼声就是检察公益诉讼努力的方向。为解决油烟扰民顽疾,检察机关牵头召开了由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参加的餐饮油烟问题公益诉讼调研座谈会,并依法发送了检察建议书。之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22家存在油烟问题的餐饮店整改,其中7家关停、15家转型经营。在行政公益诉讼的有力推动下,困扰老百姓生活的难题解决了。经检察机关与行政部门多方沟通,当地还确立了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从而开启了餐饮油烟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海洋保护的“宁波样本”
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城市,宁波的海域面积达835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20%;海岸线总长1561公里,约占全省24%;海岛614个,约占全省14%。
海洋,是这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怎样保护好这一方碧海银滩?
2018年10月29日,由北仑区检察院提起的全省首例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在北仑区法院开庭。法院经审理,对在东海海域非法捕捞各种鱼类5000余箱的管某、李某除判处刑罚外,还要求其承担海洋生态环境修复费用26634元。判决书生效后,管某二人主动上交了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用于购买鱼苗,进行增殖放流,宁波检察机关为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类似公益诉讼案件提供了又一个“宁波样本”。
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宁波检察机关共办理海洋检察公益诉讼案件29件,涉及非法填海、违法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污染海洋环境、损害海洋生态资源等,有效保护海域面积近30000平方米,增殖放流鱼苗、虾苗等220余万尾,开创了海洋环境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新局面。
智慧公益诉讼大放异彩
取证勘查箱、移动指挥车、无人机、单兵执法仪等设备严阵以待;现场取证的照片、音频、视频等即时输入证据仓库;可以远程指挥,也可以申请“外脑”提供咨询和帮助……拥有这么多高科技的,正是鄞州区检察院自主研发并已应用的“调查+”公益诉讼调查取证平台。
着眼于大数据发现和线索筛查,宁波检察机关自主研发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慧察”系统,受到最高检肯定;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通道,架起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宁波利用微信小程序开发的“甬检掌上公益”系统被省检察院列入民行检察信息化示范项目;破解公益诉讼调查难、取证难等瓶颈,宁波在全省率先打造“检察+无人机”公益诉讼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设“调查+”公益诉讼调查取证平台,为公益诉讼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手段支持。
在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检察机关利用无人机巡查时,发现福泉山福泉龙潭两岸的茶树遭到大片砍伐,经调查核实查明系某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为筹备汽车品牌日活动,未经当地政府林地使用行政审批许可,砍伐大片茶树。对此,检察机关依法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职,纠正违法行为,责令恢复原状,有效保护了生态资源。
“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一项全新的职能。在检察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四大检察’中的重要一环,公益诉讼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甚至弯道超车,在步入智慧检务阶段后,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是关键因素。”宁波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