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平安巷

文章导航

家在那儿,希望就在那儿

“民警+家属”组成“抗毒堡垒”,巩固戒治长效

家属学校活动一幕
戒毒人员和父亲一起
戒毒人员和家人接受家庭治疗
家庭回访

  通讯员 石梦 徐诚昊 

  “出所之后,我定期尿检,锻炼身体。在我最困难的阶段,是警官的鼓励和家人的陪伴,引导我坚持下去。”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沈某说,自己在宁波奉化区经营了一个蔬菜基地,还建立了一个省市两级戒毒人员帮扶基地。

  2015年,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始试点“三家平台”,构建了戒毒人员家属学校、家庭治疗、家庭回访三项工作机制,将其作为浙江“四四五”戒毒模式有效衔接和延伸帮扶的重要载体,告诉深陷“毒潭”的人“家在那儿,希望就在那儿”,为戒毒人员在所内安心戒治、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了动力。

  家属学校解万千困惑

  临近回归,戒毒人员蒋帆却经常被同一个梦惊醒。梦里自己被一张黑色大网包裹,任凭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醒来后,他吓得一身冷汗,“如果连父母都嫌弃我、放弃我,那我可能真的又会被毒网吞噬。”

  6月16日,作为拱宸所“626国际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内容之一,一场以父亲节为主题的帮扶活动在所内举行。根据环节设置,蒋帆与平时沉默、严肃的父亲拥抱,“我感到爸爸浑身在颤抖,自懂事以来我从没有和他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蒋帆忍不住哭泣:“爸爸,我错了……”。

  2015年,为提高家庭在戒治中的帮扶效果,拱宸所试点“家属学校”工作,以“面对面”形式公开戒毒矫治工作、争取家庭支持与配合。上述活动也是该所的第16期家属学校活动。

  打通戒毒矫治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戒毒人员家属学校是拱宸所“五大教育”之“情感润心”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戒毒人员家属参与到戒毒工作中来,培养戒毒人员感恩向善之心,有效提高戒断率。

  叶振涛是省拱宸戒毒所戒毒矫治科科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家属学校老师。谈起开办家属学校,他记忆犹新。一名戒毒人员的姐姐曾在众多家属面前泣不成声。“弟弟快回来了,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和他生活在一起。我们甚至全家排了班来跟着他。但盯紧了怕逆反,盯不住怕他复吸,怎么办才好?”

  这是戒毒人员家属普遍的困惑,面对即将回家的戒毒人员喜忧参半。叶振涛说,这是所里创办家属学校的初衷。“如果没有一个支持他的家庭,那回归就意味着把他推向社会边缘。因此戒毒所不但担负着戒毒人员收治的任务,还承担着帮助家属掌握帮扶技巧、提供戒治咨询等方面的角色。

  如今,每个季度的最后一周,成为拱宸所雷打不动的家属学校活动时间。为了规范这项工作,拱宸所还专门规范了活动环节与内容。家属报名后,会在参观场所了解戒毒人员的戒治成绩,并与解读人员互动,接受戒毒知识宣教等。

  一晃3年过去了,家属学校已开办了17期,接待了戒毒人员家属395人次,还给上千名家属寄了《致戒毒人员家属的一封信》和《家属学校手册》。今年,为更及时地支持家属工作,拱宸所借力不同的平台和渠道,如通过手机APP、戒毒网站、远程视频、QQ群、微信群等,将家属学校打造成戒毒人员家属触手可及的知识阵地和在线交流平台。

  家庭治疗重系关爱纽带

  入所的路,弯弯绕绕。每个戒毒所都差不多,在林清的记忆里,这已经是她丈夫第3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了。此前,她去过戒毒所好多次,总是匆匆忙忙地来,心情压抑地离开。

  这次来所里接受家庭治疗是因为戒毒民警多次邀请,否则林清打心眼里不愿再过问丈夫的情况,就连每月两次5分钟的亲情电话都嫌长。这是丈夫3个月来的第4次家庭治疗。

  “我从那么远的地方嫁过来,一个人带孩子,还要照顾你,你有想过我吗?”面对丈夫,林清含着泪,咆哮着说。

  “老婆,对不起,我真的知道错了。求你原谅我,相信我。”高大的男人在妻子面前哭成泪人。

  在民警的教育开导下,两人通过情绪宣泄,最终敞开心扉,解开心结。

  “是我的麻木将他推了出去。今后,我会和民警一起组成‘抗毒堡垒’,把他牢牢保护起来。”走出咨询室,林清舒了口长气。

  据统计,戒毒病人通过强制隔离戒毒、自愿戒毒(医院)回归社会后,1年之内复吸率高达85%以上。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属相处方式的简单粗暴,是影响戒毒人员戒毒动机的重要因素。

  作为浙江“四四五”戒毒模式的“试验田”,拱宸所不断探索科学戒毒模式,创新了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技术、VR虚拟现实毒瘾评测矫治系统、体能康复处方操、在线教育等项目。2018年,拱宸所外请专家,同时依托心理矫治中心的民警,开始尝试家庭治疗。

  周晨是民警治疗师之一。如今,周晨所涉猎的心理咨询领域越发广了,他说,运用科学的方法,发挥家庭在回归治疗中的作用,才能增强防复吸能力、保持操守率。

  至今,拱宸所已为15组家庭、50余人次开展了家庭治疗。与传统的个别咨询等心理工作形式相比,家庭治疗不仅可以增强戒毒人员的家庭归属感,也可以为戒毒人员及家属梳理健康的心理状态,打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家庭回访联结各方力量

  都说戒毒瘾是戒心瘾。离开高墙的隔断,真的能不再沾染毒品吗?拱宸所给出了有力的回答:只要社会各界联合起来,真正接纳戒毒康复人员,并提供各种资源协助他们摆脱毒品侵害,他们就一定有希望重建自己的生活。

  拱宸所于去年开始定期开展家庭回访工作,采取电话、家访相结合的方式,让戒毒民警主动跟当地禁毒办、街道、派出所、社区取得联系,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面谈等活动,直观感受本省籍解除戒毒人员的成功操守保持情况。

  今年2月,当见到民警黄周青时,金晶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离开戒毒所那天,警官对他的鼓励:一定要坚持跑步健身,远离毒品!入所时,金晶有些自暴自弃,但在民警的鼓励下,开始健身康复训练。回归社会后,金晶在老家与朋友一起开了家土菜馆,生活尽管忙碌,但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跑步爱好,希望用跑步的意志力来战胜毒品。

  与此同时,有着10年吸毒史的李某,2012年在拱宸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起初,他的行为养成很差,但在民警教导下,李某很快找到了戒毒方向。如今,出所后的李某在一家物业公司工作,但因为一直得不到提拔,他有些失落。走访过程中,民警、街道禁毒志愿者等与物业公司进行了沟通,事后,公司给了李某很多鼓励。李某说,自己正在准备考消防证和物业经理证。在回归人员调查表上,他留言道:远离毒品,亲近美好人生!

  去年的国际禁毒日前夕,拱宸所将走访期间寻找到的戒毒成功典型人物邀请进所,给戒毒人员作宣讲。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戒毒人员积极戒毒,只要肯努力,人生一样精彩。

  “只有看到他们现在生活得有多好,才能愈发感受到作为戒毒民警的价值。”黄周青说,家庭回访形成了场所、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回归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操守率。

  (文中戒毒人员及家属均为化名)


浙江法制报 平安巷 00007 家在那儿,希望就在那儿 2019-06-26 2 2019年06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