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司法行政

文章导航

丁海鸿:

“不安分”的公证人

“幼升小”摇号公证
公证辅助不动产登记“一次也不跑”
办证群众为丁海鸿送锦旗

  本报记者 陈赛男 通讯员 吴越 

  这几天,德清县的许多家长都在关心一件事——“幼升小”开始摇号了!丁海鸿也在为这事忙碌,不是为了自家孩子的读书问题,而是为了全县所有孩子的读书问题。

  丁海鸿是德清县公证处主任,负责这次“幼升小”摇号的现场监督。事实上,在过去的17年间,丁海鸿总是出现在公证一线,开拓进取,勇挑重担,赢得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誉,先后荣获“浙江省公证岗位先进个人”“湖州市行风建设先进个人”“湖州市司法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

  趟出一条条新路子

  丁海鸿与公证的结缘还得从2002年说起。那时,刚刚法学专业毕业的他,一心想找一份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于是花了一年时间成为了一名公证员。

  在丁海鸿的记忆中,当时的德清县公证处只有3个人,处在一种吃“大锅饭”的模式中,公证员都是坐在办公室,等着人上门,因此公证办件量非常少,一年只有四五百件。

  也许是有一股子年轻人的冲劲,在这样“稳定”“安逸”的工作岗位上,丁海鸿却渐渐“不安分”起来。那时恰逢公证行业体制改革,德清县公证处财政一度出现赤字,丁海鸿感到了危机,思考再三后决定主动出击,走出舒适圈,一个一个部门跑,一家家单位走访,希望以此开拓出新的项目。

  丁海鸿很快等来了机会。在与德清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沟通中,发现这里每天涉及各种建设、交通、采购以及土地招拍挂活动,都离不开现场监督,但中心本身又存在人手短缺的情况。

  “现场监督正是我们公证的一大优势,有没有可能让公证全程参与,既为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减负,也确保了公共资源招拍挂在公正、公平、公开秩序下顺利进行。”丁海鸿的想法很快得到中心的认可。这一年,丁海鸿和同事们先后为331个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行现场公证,涉及交易资金达200多亿元。

  2017年,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切实化解老百姓买房登记难的问题,丁海鸿率先在全省提出了公证辅助不动产登记的“最多跑一次”模板。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德清县司法局联合国土、住建等五个部门制定实施了《德清县不动产登记一次也不跑试行办法》,并在全省首创了“公证面签+中介代跑+登记快批”的服务新模式,不仅大大减轻了登记中心的服务压力,而且大大缩短了老百姓的房产登记周期。

  如今,在德清老百姓心里,办理不动产登记找公证代跑已经成为了最快、最优的不二选择。据统计,自2017年试行新模式以来,在丁海鸿带领下,县公证处共为德清20多个楼盘和4000多购房群众,总共办理了4000多件公证。

  “公证服务要与时俱进,要把传统服务不断地转型升级。”这是丁海鸿经常挂在嘴边说的一句话。事实上,在丁海鸿的带领下,德清县公证处趟出了一条又一条的新路子,公证事业不断创新。仅2019年上半年,德清公证处的办件数就达到了6000件,各类办证事项更是多达100多项。

  服务中心工作不二话

  在不断开拓创新中,丁海鸿发现,公证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既能发挥公证在减少纠纷、维护稳定中的职能作用,也是提升公证公信力的重大契机。”有了这样的认识,丁海鸿又“不安分”了,常常亲自带队,抽调精干人员上门服务。

  2018年,为了配合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举办,德清县进行城市面貌的改善,对武康街道100多户脏乱差的违章建筑进行拆迁。

  为了确保拆迁的合法性,避免拆迁纠纷,相关政府部门委托德清县公证处进行现场证据保全。时间紧、任务重,丁海鸿接到任务后,亲自带领公证人员加班加点进行现场公证。

  此前,阜溪街道郭肇村、舞阳街道欣宋嘉苑、武康街道千龙茗苑、乾元镇明星小区以及雷甸镇东港欣苑等拆迁小区的安置,也是丁海鸿带着同事们为2000多户拆迁户的选房抽签活动进行现场公证。他们还通过上门受理等方式,加班加点为武康街道城西地块、乾元镇金鹅山村以及雷甸镇中兴社区一批交房登记的安置户办理了继承、赠与公证200多件。为减轻安置户负担,还减免公证费共计30000多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直是德清县开展城乡体制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产权制度改革是否成功,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丁海鸿带领的德清县公证处也在一直努力。

  2017年,下渚湖街道二都村的章女士从丁海鸿手中拿到了一份农村股权继承公证书。凭着这张公证书,章女士可以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提出继承申请,继承父亲的股权。这是德清县公证处办理的湖州市第一起农村股权继承公证。

  章女士的父亲是下渚湖街道二都村的村民。前不久,老人过世了。不过老人生前在村里股份经济合作社还遗有股权。早先,虽依照我国继承法相关规定,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可以依法继承,但是由于没有出台具体登记实施细则,公证处无法给予公证。

  为了配合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丁海鸿结合德清在全省率先颁布的《德清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继承赠与制度(试行)》,大胆创新,为章女士办理了公证。

  把百姓需求放在心坎上

  在服务党委政府的同时,丁海鸿一直认为,公证是一项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法律服务,因而要时时把百姓需求放在心坎上,为老百姓解决排忧解难。

  2017年的重阳节,家住湖州市区的邹姓老人联系德清县公证处:“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公证员能不能上门办证啊?”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丁海鸿当即决定上门服务,为邹老和其配偶办理赠与公证,解决了其多年的心病。

  当年的重阳节期间,丁海鸿还与同事们开展了一系列为民服务活动,先后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50余件,义务上门办理公证3件,现场办理公证12件,直接为老人减免公证费3000多元。

  2018年3月,德清县乾元镇的村民阿力(化名)来到德清县公证处求助。原来,阿力的表姐前几天去世,留下一套9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和28万元的银行存款无人继承。

  丁海鸿了解情况后,发现阿力的表姐既无配偶子女,也无兄弟姐妹,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已过世多年,更没有留下任何遗嘱。阿力虽然动心,却不是表姐的法定继承人,无权处置这笔遗产。

  为了解决阿力的烦恼,丁海鸿先是调查阿力表姐的亲属关系,因为年代久远、档案缺失,丁海鸿和同事们整整花了4个月时间,先后5次反复向县档案管理部门、所在社区、被继承人前夫及其近亲属大舅妈、舅舅以及表弟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阿力表姐还有一位同母异父的哥哥,而阿力在表姐生前死后也尽到一定的扶养责任,最终依法妥善处理了这起遗产继承纠纷。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当做自己工作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把群众的困难装在心上,时时做到为民解忧、为民解困,十几年来,正是这份为民爱民之心,让丁海鸿在岗位上,一次次创新突破,做出许多“不安分”的事儿,推动着德清公证事业的快速发展。


浙江法制报 司法行政 00009 “不安分”的公证人 2019-07-24 2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