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一日当兵,终身是“兵”

从“部队伙夫”到“功勋律师”

八一特稿

  曾经,他们都是军人;如今,他们是法官、是检察官、是民警、是律师。军装虽然脱下了,但军魂一直都在,激励着他们在政法战线立下新功。

  本报记者 陈赛男 

  满头鹤发,腰杆笔挺,目光坚定,精神矍铄。

  眼前这位老人,虽已卸下戎装多年,但言谈举止间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干练和爽朗。不难看出,22年军旅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老人叫屠金富,今年78岁,是一名退伍军人,现为浙江莫干山律师事务所律师,前不久刚刚被授予“湖州市功勋律师”称号。

  “专一” 不曾改变

  1960年,刚满18岁的屠金富应征入伍,成为舟嵊要塞区直属高炮团的一个兵。他先是做了一名报务员,后被调往炊事班,负责战士们的伙食。因为表现优异,屠金富先后被委任为养猪场班长、机关伙房给养员、高炮团司务长、指导员、政治协理员、后勤处处长等,并9次立下三等功。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项专一项。”这是屠金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做好饭、养好猪,屠金富还专门学习了什么菜有营养、猪仔生了病怎么办等等,从一窍不通的外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后勤专家”。

  正是这份“专一”,令他后来在律师行业做得风生水起。

  1982年,屠金富转业,担任德清县司法局法律顾问处主任、司法局副局长。屠金富一头扎进政法领域,一门心思自学法律知识,后来更是组建了德清县第一家合伙律师事务所——浙江莫干山律师事务所。在他的带领下,律所多次被评为省优秀律师事务所和先进集体,他也多次被省司法厅、湖州市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

  “初心”是一样的

  从一名“伙夫”变身为一名律师,这样的“跨界”并不轻松。用屠金富的话说,要吃得了苦、受得起累。

  “我先是死记硬背,然后再慢慢消化吸收。”屠金富拿出军人的自律性,一点一点地啃下法律条文里的“硬骨头”。经过1年多时间的艰苦学习,1983年,屠金富拿到了律师执业资格证。

  此后,屠金富也从未放弃过学习,即便是步入耄耋之年,他依然经常戴着老花镜翻阅法律书籍。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墙被书柜占去了一大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类法律书籍,几乎每一本都有着明显的阅读痕迹。“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法律知识在不断更新,当律师,就必须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屠金富说。

  律师职业生涯里,屠金富有着自己的办案理念——为群众服务。在他看来,无论是当兵还是当律师,初心都是为群众服务,“当律师不就应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嘛”。

  有一次,德清的姚先生找到屠金富,委托代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在一审法院作出错误判决的情况下,屠金富通过充足的证据向检察院提起申诉,最终为姚先生化解了这起百万元的合同纠纷。

  不仅如此,屠金富还以自己的专长回馈部队的培养。今年5月,湖州市成立“老兵律师”工作室,屠金富加入了工作室专家顾问团,专门为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服务。


浙江法制报 一版要闻 00001 从“部队伙夫”到“功勋律师” 2019-08-01 2 2019年08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