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息争止讼”下的“无讼之境”

  (上接1版)

  

  除了每周的驻点,更多时候,法庭是有求必应。一次,崇福司法所所长吴建德打电话给唐磊,说一辆载有二十多人的面包车停在司法所门口,这些人是当地某楼盘的业主,与开发商有房产纠纷。虽然只来了二十多人,但背后涉及的是一百多人的权益。唐磊立即赶到司法所,指导人民调解员展开调解,到傍晚6点多,两名业主与开发商顺利签订调解协议。唐磊这才放下心来,“如果‘先头部队’的问题没解决好,后面可能会有上百起纠纷进入法院,现在相当于给诉讼按下了暂停键”。

  法官驻点工作在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也是常态。每个月,海宁市法院盐官法庭的法官会定期到村里,村民也可通过微信、电话、电子邮件随时联系或预约法官。法院将优质的法律力量下沉到村里,通过现场教学给村里的调解工作提供了“底气”。作为嘉兴首个“无讼村(社区)示范点”,华丰村的民商事诉讼案件从2016年的45件,下降到2017年的35件、2018年的21件。

  除了法官“走出去”,法庭还坚持把调解员“请进来”。在崇福法庭,一支驻庭调解员队伍承担了大量的诉调对接工作。核心人员老朱是分管过政法工作的乡镇干部,退休后做了9年的调解工作,至今已处理了近2000起纠纷。唐磊说,调解员驻庭,法庭可就近指导,有利于开展诉调对接工作,方便对达成协议的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今年1—7月,崇福法庭引调成功137件,司法确认109件,诉前化解率达20.88%,正式立案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

  心近了人亲了,矛盾纠纷无形化解

  迁居新埭镇的15年里,三峡移民夏厉生活得越来越舒心,“我做了点小生意,经营碰到货源少、贷款难等问题,都能得到镇里的快速回应与解决”。

  “我们为全镇三峡移民建立了档案,每家每户有多少人、目前从事什么职业、有啥需求、当务之急是什么等等,我们都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新埭镇分管政法的副书记马根良说,每星期他都会找三峡移民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人亲了,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了”。

  矛盾的源头治理,预防是第一步。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嘉兴形成了在党委、政府主导下,以法治和德治为手段,以基层自治为落脚点,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三治”定位。

  桐乡市高桥街道越丰村村民张荣华说,这些年他感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心事有人听了,村里的事情也有了“话语权”。

  老张说起一件安装路灯的事。有人反映村里10年前安装的路灯老化,不仅耗电,长时间开启还导致路边农作物结不了果。村委把事项交由百姓议事会讨论,大家一致决定更换路灯灯头。之后,村里还通过百姓议事会、村民代表等多方推荐,联系了5家生产灯头的企业,货比三家,由百姓议事会最终拍板决定采购哪家的灯头,“大家都很认可”。

  近年来,嘉兴各地通过制订修订村规民约,推行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和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等,打开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村民的心拉近了,很多积怨矛盾在无形中得到化解,自然达到打造“息争止讼”的“无讼之境”。

  

  【后记】

  记者在嘉兴采访期间,关于新埭先贤陆稼书的故事被多次提及。陆稼书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廉”,清康熙年间,陆稼书在任职嘉定、灵寿知县时,极力践行以息争讼的司法观,强调以和为贵、乡党调处、义理断案、以德感化。

  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姚海涛说,对人民法院来讲,倡导“无讼”,就是将大部分简易纠纷化解在诉前,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案结事了人和的追求。同时,无讼也是推进诉源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源头治理、繁简分流,让法官有更多精力集中办理疑难复杂案件,达到“案件数量降下去,办案质量提上来”效果,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贤龙认为,无讼的愿景也是法治的愿景。依法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是诉讼,最高境界是用法治思维源头防范纠纷,及时化解矛盾。他从三个层次解读“无讼”,首先要以源头预防为先,减少纠纷的发生;如果发生了纠纷,则要将非诉讼机制挺在前面;最后以法院裁判作为托底。孙贤龙表示,“无讼”是诉源治理、“枫桥经验”的新实践,“无讼”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嘉兴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强保障。


浙江法制报 要闻 00002 “息争止讼”下的“无讼之境” 2019-08-19 2 2019年08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