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平安巷

“善文化”令死刑犯悔悟

  本报记者 郑嘉男 通讯员 支奕 

  本报讯 在舟山市定海看守所所长林国忠和同事们的眼中,看守所也是一座特殊的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感化,让在押人员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从向在押人员发放意见书、收集管教执法情况,梳理汇总在押人员应享有的各项合法权利并装订成册全员发放,到如今开设“国学劝善”“心理辅善”“法律释善”大讲堂,打造视频会见平台、绿色就医通道等,“以善化人,润物无声”已经渗入了定海看守所的日常监管工作。2017年4月,连续23年安全无事故的定海看守所,被公安部发文命名为“全国一级看守所”。

  在一批批监管民警的探索传承下,舟山公安监管部门搭建起“扬善、劝善、向善、从善”的“善文化”体系,把以“善文化”为核心的监管文化作为推动监管工作发展的新引擎,全面融入法治文明监所创建、在押人员教育转化、社会矛盾化解等工作全过程,助力全市监所持续安全无事故。

  “感谢看守所民警,使我能活到现在。”2017年2月,被执行死刑的方某某在最后陈述中说了这样一句话。2015年,“舟山渔船5死杀人案”震惊全国。方某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拘。进入看守所第二天,拒不服从管理的方某某就给妻子写遗书,说“我要死在这里”。普陀看守所立即启动“重塑矫正工作法”,运用“善文化”理念,在法律宣讲、心理辅善等方面下功夫。所长刘前找老方谈心,还免费为他准备了衣物、鞋子等生活用品,“男人要有担当啊”。方某某没吭声,身子却慢慢坐正了。为打开方某某的心结,看守所破例为他在监室过了人生中最后一个生日。方某某的妻子送来小蛋糕,看着监控影像中,刘前把蛋糕递到方某某面前,“生日快乐!你在这里表现好,也是给家人最后的安慰。”方某某彻底悔悟,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定海看守所副所长韩晓艳负责分管女子监区工作。她不断揣摩问题、积累经验,将自己的管理方式同“善文化”教育工作相结合,在日常谈话中用“善文化”引导在押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女犯罪嫌疑人何某刚入监时经常大声哭闹、对抗管教。对于何某这个“刺儿头”,韩晓艳“对症下药”,从何某的性格入手,一次次朋友般地谈话,慢慢取得了何某的信任。之后,韩晓艳循循善诱,让何某认识到行为上的错误,心甘情愿地接受看守所的管理教育。何某在心得体会中写道:“我在韩管教这里感受到了公平与正义,我的心态已经放平,也不再半夜里被梦魇惊醒”。

  为充分发挥“善文化”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调和感化作用,近年来,舟山公安监管部门建立起“管教民警化解常态矛盾、拘留所长化解突出矛盾、专家团队化解焦点矛盾”三级矛盾化解机制,根据矛盾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和化解难度,精准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打造“海上枫桥”监所品牌,提升化解成功率。今年以来,全市监管场所已成功化解社会矛盾350余起。


浙江法制报 平安巷 00004 “善文化”令死刑犯悔悟 2019-11-11 2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