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红色基因融入警队的灵魂血脉
丽水公安:“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忠诚践行者(上)
遂昌县公安局大柘派出所民警与遂昌革命纪念馆管理员朱宗鹤老人一同升起五星红旗 |
莲都区公安分局大港头派出所 |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红色血脉,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全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根据地的地级市,地处浙江西南部的丽水红色传统底蕴深厚,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今年6月11日,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发布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表述语: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
知之愈明,信之愈深,则行之愈笃。丽水公安牢牢锚定“绿色警务、护航‘两山’,红色铁军、挺进长安”工作主题,继承“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做到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带队建、机关带基层,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红色基因融入基层民警的灵魂血脉,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坚定“丽水之干”的公安担当,当好护航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挺进师”。
本报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叶青青
1984年,开国大将粟裕逝世后,遵照他的遗愿,部分骨灰撒在了丽水遂昌的月光山,将军从此与牺牲在王村口的战友们共长眠。一年后的清明,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在王村口写下诗句:“当年鏖战此山中,热血染得乌溪红。鱼水相依深情在,浩气长存月光峰。”
诗句描绘了红军挺进师与敌人浴血奋战、与百姓鱼水相依的情境,他们的光辉战斗足迹镌刻在了这片土地上,也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
党的根基在民、力量在民、血脉在民。80多年前,红军在浙西南贫瘠之地之所以能站稳脚跟、建立政权,红旗23年屹立不倒,最重要的指引就是“植根人民”。
在和平年代,这一传家法宝被丽水公安机关牢记于心、外化于行。丽水公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加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将浙西南革命精神“植根人民”的红色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清晨7点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阳光冉冉升起,85岁的老党员朱宗鹤笔挺站立、庄严敬礼。这里,是遂昌县大柘镇的泉湖寺(也是遂昌县革命纪念馆)、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支部的旧址。
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朱宗鹤已经坚持了整整17年。今年,升旗仪式的队伍壮大了——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二,来自大柘派出所的13名民警都会来到这里,同朱宗鹤一起升起神圣的国旗。
在革命老区遂昌,红色基因就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一点点融入民警的灵魂血脉。警队里的每一名党员民警,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为解决地广警少、农村群众纠纷较多的问题,遂昌公安创新推出“一格一警”警务模式,将党员民警下派至各个警务工作点,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也叫包格民警,让他们在基层广阔的天地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今年5月,遂昌县看守所教导员包春福成了老家大柘镇新旦村的党组织副书记。如今,2000多人的村子里,除了自家亲戚,他还能认出7成以上村民,大家见着他,也都会亲切地招呼道:“春福回来啦!”
短短半年,包春福已经成了村里的“百事通”:河里的石斑鱼被外人投毒,村民觉得水源环境被破坏,意见极大,他问来办案进展,一一解释安抚,事后还找水利部门要了不少鱼苗投放;村道上有个仓库位置不好,造成视觉盲区,发生多起事故,他协调沟通,仓库修整外墙后,再也没有发生过事故……
前几天,包春福还“操心”起村里的经济。春茶季即将到来,不少茶农资金相对紧张,包春福想到扶贫贷款利率低,不仅惠及茶农,还能防止他们借不到钱被骗。于是,他带着银行工作人员入了村,没走几步,就被几名村民拉住,“春福,来跌杯茶(方言,意为喝杯茶)……”
像包春福这样的包格民警,遂昌共有203名,覆盖了全县203个村(社)党组织。如今,“一格一警”警务模式已在丽水全市推开。
(下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