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温州探索涉互联网金融犯罪侦诉审新模式

  本报记者 许梅 通讯员 吴晓节 章洁 

  本报讯 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实际进行的却是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由于涉案人数多、涉及事实多、涉案金额大,这一领域犯罪案件一直是办案中的重点难点案件。在办案实践中,温州检察机关探索出了涉互联网金融犯罪侦控模式,一举破解了涉互联网金融领域案件侦、诉、审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促进了此类案件的高效办理,实现了对涉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精准打击。

  温州“书画宝”案曾轰动一时,此案涉案金额25.87亿元,被害人达5万多人。涉案的诸多犯罪事实,如何一笔笔详细梳理?对此,温州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实行“证据清单”列举模式,引导侦查人员在取证时就能准确掌握取证的关键、重点,同时还参照庭审指控的标准,对案件中可能存在的争议焦点提前吃准、吃透,以“路标式”介入侦查模式,协调侦查机关确定取证方向,为侦查机关在案件办理中全面、快速、高效取证提供有力指导。

  2019年10月,杨某某等人涉现货平台诈骗案开庭。此案电子证据达80GB,如果按照传统的出庭模式,以听、读为主的传统证据示证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温州检察机关通过借用智能辅助系统在法庭上全景式示证,大大提高了效率。

  另外,温州检察机关还设立由“技术+检察”人员组合审查模式,并充分利用庭前会议提早开示证据目录,实现证据庭前共享,让庭审更加简洁、高效。以不久前法院审理的李某等多人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为例,36名被告人,52名辩护人,按传统出庭模式至少需耗时3天,但引入新的庭审模式后,时间缩减一半。


浙江法制报 要闻 00003 温州探索涉互联网金融犯罪侦诉审新模式 2019-12-05 2 2019年12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