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6/11平安巷

嘉善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为百姓打造更具安全感的家园

  本报记者 李小文 实习生 赵妍 通讯员 赵吉 

  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嘉善县,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形成了“党建+四平台+全科网格”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社会治理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为百姓打造了一个更具安全感的家园。

  “智安小区”全覆盖

  老人走失了,孩子不见了……在以前,这要寻找起来可是难题。如今,随着嘉善县“智安小区”实现县域全覆盖,找人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不久前的一天傍晚,家住嘉善县魏塘街道的童先生心急如焚地到魏塘派出所求助,称八十多岁的母亲中午12点左右出门后一直未归。详细询问了老人的衣着穿戴及相关特征后,民警立即调取老人所在小区门口的监控搜寻老人身影,其间又通知街面巡逻警力在老人家附近的大街小巷进行全面排查。很快,民警就在木业大道附近的监控中看到了老人的实时位置。

  巡逻民警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往现场,在指挥中心的指引下准确找到了已经十分疲惫的老人,并安全将其交给老人的家人。感激的童先生一家事后将一面印有“忠诚卫士 乐于助人”的锦旗送到了派出所。

  嘉善县在平安建设过程中,紧扣数字城市建设步伐,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开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智安小区”建设,不断提升县域智慧安防水平,进一步做精做强平安建设的“细胞单元”。目前,嘉善已在全部9个镇(街道)建成“智安小区”210个,实现县域全覆盖。建成的“智安小区”刑事警情比未建成时下降61%,有108个小区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工程,嘉善在推广“智安小区”建设前广泛听取村(居)委会、居民的意见建议,全面摸清全县居民住宅小区基本情况,逐个建立电子档案,出台“智安小区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分4期推进210个“智安小区”建设,打造县、镇(街道)、村(社区)和居民全面参与的四级共建格局。制定封闭式小区、开放式小区两种类别的“智安小区”安防建设配置标准,并将“智安小区”系统列为新建居民小区技防验收范围,确保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应用。

  在建设“智安小区”的同时,该县还延伸工作触角,探索开展“智安街区、商贸区”建设,搭建基于大数据生态架构的“善警大脑”平台,将“智安小区”数据云与“智安街区、商贸区”车辆、人脸、视频数据云、物联网感知云等融合,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对全城治安要素关联管控,主动分析预警异动信息,实现“警察随时就在身边”的“平安嘉善”新常态。今年1—11月,嘉善通过系统主动预警,抓获逃犯、涉毒人员近百名。

  “网格连心”解民忧

  晚上下班回家,发现单元楼的楼梯灯不亮了,嘉善县魏塘街道嘉辰社区居民屠董丰随即在“微嘉园”微信小程序上进行“报事”。这边信息刚上传成功,另一边社区第二网格专职网格员王燕英的手机屏幕便亮了起来……“这虽是小事,但却是群众眼前的急事。”收到“微嘉园”的推送,王燕英立即点击受理,第一时间与小区物业联系。很快,小区物业就更换了楼梯灯。第二天下班回家,屠董丰发现楼道灯已经全部亮起。

  快速响应民生诉求、贴心解决民生难题的背后,是嘉善县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下沉服务,深入推进“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末梢延伸,实现精准精细为民解忧。

  今年以来,嘉善县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基础上,努力提档升级,在全县优化网格单元设置,加强网格党建,依托村(社区),进一步合理划分基础网格单元,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构建全县联系服务群众“一张网”。在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分别建立“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办公室或工作站,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网格协管员、网格评议员。如今,全县464个网格已在“微嘉园”上有了线上连心平台,15万余名居民扫码参与“微治理”,其中有1万余名党员主动亮明党员身份。

  与此同时,嘉善县还积极完善县镇(街道)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联村(社区)入网制度,统筹“两代表一委员”“三官三师”(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教师、医师)等服务资源,利用“微嘉园”移动服务平台,构建起“一网格、一党组织、一服务团队”的组团服务模式。

  实在细节,暖才入心。这个冬日,不止居民屠董丰,罗星街道鑫锋村的村民也备感暖心。近日,一场嘉兴市第二医院医务人员组织的义诊服务在该村“文化礼堂”举行,村民们排队量血压、测骨密度、向医生咨询病情,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市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微嘉园”上,嘉善县还设置了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两会三团”,将更多志愿者纳入其中,围绕精细服务、个性服务、综合服务,强化组团服务、日常服务、业务指导,实现服务资源在网格叠加,服务模式在网格创新。目前,嘉善县共有7000多名党员群众入驻“两会三团”,为网格内群众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

  擦亮基层治理“金钥匙”

  今年11月22日,嘉善县大云镇洋桥村党总支书记浦林根与村班子成员围坐在一起,讨论一个新想法: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年度分红写入村规民约,明确奖惩分明,进一步规范村民行为。

  这一动议源于不久前洋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首次分红——200万元,惠及全村630户、2054人。

  “开了头就不会停,但今后每家能分到多少,要跟九星文明户创评等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分红激励作用。”浦林根说,“村班子准备拟个草案,先提交百姓议事会探讨,再上村民大会讨论。”

  围绕中心出主意,大事小事商量办,这是洋桥村基层治理的经验。随着村级集体收入的增加,为了让村民得利,浦林根他们萌生了从村级集体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分红的想法。去年年末,洋桥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合作社分红,但如何分却无定论。于是,浦林根和村民代表一起到有分红经验的村庄取经,并根据洋桥村实际,确定了以每家户籍人数和原有农田数进行分红的方式。

  “村班子不能没主意,不然发挥不了引领作用,但也不能一意孤行,必须用好各种载体,让党员、村民尽可能参与进来,一起商量、一起完善,才能把好主意变现、把好事办好。”浦林根说,“尤其在农村‘三治融合’中,党的领导是前提,百姓参与是关键。”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嘉善县村(社区)基层组织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村域实际,不断拓展“三治融合”新路径,擦亮“三治融合”这把解锁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今年10月25日上午,县政协第36次主席会议把会场搬到了基层,以“请你来协商”的形式,讨论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三治融合”这一主题。

  天凝镇洪溪村村民朱美根把如何解决村级法律服务人员资源不足的问题带到了现场,并当场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答复:“村民想找律师,一个渠道是拨打12345,转法律咨询热线,24小时有人服务;第二个渠道是村里的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机,这个机器接入浙江省12348法网的所有内容。”

  协商中,大家还就加快构建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格局、不断丰富德治内涵、进一步深化基层法治建设、更好地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了民主协商的作用。

  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今年8月成立的嘉善县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中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中心运行以来,共受办群众来访、矛盾调解、仲裁、诉讼及咨询1887件,日均受办64.58件,按时办结率达92.46%,群众满意率98%。

  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

  今年7月6日,嘉善开发区的一名专职网格员在日常走访、巡查时,发现长江路与晋吉路路口有一辆浙F牌照的无证加油车在加油,立即拍照上报浙江政务服务网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嘉善“四平台”综合信息指挥室迅速做出反应,流转至区(街道)市场监督分局,市场监督分局快速受理,出动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情况。与此同时,由“四平台”专职副主任朱四根牵头,协调有关部门赶赴现场。在商务局、市场监督分局、“四平台”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和专职网格员的共同努力下,该辆无证流动加油车被取缔,消除了一大安全隐患。

  近年来,嘉善县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多点发力,全面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全面落实属地管理,重新整合网格力量,完善综合指挥机制,确保运行机制顺畅有效,信息系统运转高效,联合执法力度到位,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特别是把网格全科化、精细化管理摆到社会治理的源头位置,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健全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网格设置,健全网格队伍,突出组团连心服务,着力在全县9个镇(街道)打造3.0版全科网格,全面激发网格工作新活力,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网格服务水平。目前,嘉善全县共划分网格464个,通过整合部门协辅人员、公开招聘、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专职网格员465人;建立网格支部449个,今年共组织集中式夜访65次,在引导群众共治共享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嘉善还下放执法权1395项,由镇(街道)党委、政府统一指挥和协调,通过联席会商、联合执法等机制,不断推进跨部门一体化联动,有效解决镇村看得见管不着、县里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2019年,由各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牵头开展街面店铺油烟问题等多次联合执法,并探索建立了沿街商铺开设餐饮、洗车、修理等特殊经营许可的多部门联审机制,实行前置许可审批,规范经营秩序,有效解决了街面无序设置、占道经营、扰民等问题,排除环境污染隐患。

  今年以来,该县一方面依托平台采集上报各类信息282347条,办结率99.33%,推动99%的事件在镇(街道)一级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录入实有人口、重点人员、重点场所、出租房屋、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类信息566388条,充分发挥网格“防火墙”作用,畅通基层治理网络,有效提高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贴近群众破解建设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但垃圾处理厂在建设过程中难免遇阻。而在嘉善县姚庄镇,一座新建的现代化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从项目评估、立项、拆迁、建设到投产运营的全过程都井然有序、平稳和谐。嘉善县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嘉善县在兴建这一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嘉善现有人口近80万。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增长、农村集聚改造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活垃圾逐年增长,原有的垃圾填埋场早已饱和,现有的垃圾外运焚烧也面临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的困境。虽然无论是政府还是群众都认为新建一个垃圾厂十分必要,但项目的选址成了个大问题,无论落到哪里,哪里就反对。

  嘉善县从受邻避项目影响者的角度出发,对支持建设垃圾发电项目落地的村提出特殊补偿政策:在村民100%同意项目建设并进行拆迁征地的前提下,对全村产业布局和生产生活布局统一规划建设,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规划地址初步选在集镇中心,附近配套有集贸市场、卫生所、老年活动中心、文化中心、幼儿园等。政策通过镇、村两级班子领导向村民传达后,村民纷纷争抢主动要求拆迁安置。

  这种分步群众参与的做法,使得每个环节更加公开透明,使邻避问题转化成了邻争。经过三个村的民意表决,最终,姚庄镇界泾港村以100%的群众得票率获得了该项目,得到了政府发展资金500万元、年度专项生态补偿资金20万元,被拆迁村民也全部得到了人均1300元/月的养老安置费。

  面对既要保障项目实施,又要保障周边群众利益、保护嘉善生态环境的两难困境,嘉善县以稳评探路,预测预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基本条件、引进竞争、公开比选项目等,有针对性地做好未雨绸缪工作,有效消除不稳定因素,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落地、推进并开工。比如,在“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个别征迁户为安置争取更多利益,阻挠筑坝建桥通道工程建设,该县及时启动风险评估保护性施工预案,一方面,严肃查处阻工、闹事、强揽工程等行为;另一方面,第一时间进行舆论引导,确保项目顺利开工,稳评工作起到了“测压仪、减压阀”的作用。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群众的态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进度。因此,嘉善县高度重视群众思想工作,将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有策略、有步骤地抓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方面,邀请专家给村民们讲解垃圾发电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了解用垃圾焚烧法处理生活垃圾的技术优势和好处。另一方面,组织村民代表以及环保热心人士共40多人,到海宁、昆山等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实地参观,切身了解垃圾焚烧企业生产过程中环境管理现状和是否存在污染等问题。回来后,县电视台全程播放了参观录像,邀请村民代表谈观感,进一步消除群众疑虑。

  焚烧发电项目选址确定后,在施工区域,工程公示板、工程效果图、工程计划网络图、工程重大危险源等全都喷绘在围墙上公示,不仅保证了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把周边走村入户的道路进行统一修整拓宽,便利于民,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征迁领导小组始终从拆迁居民的利益出发,对想继续种地务农的村民,由姚庄镇安排流转土地,接着种蔬菜、扣大棚;不想继续种地的,发电厂保证招工优先从符合条件的拆迁村民中招录,统一进行培训。

  项目建成后,厂方还专门成立了环境监督小组并制定岗位职责,确保垃圾转运密闭不滴漏;动态实时监测污染排放物,定期监测公示周边生活环境参数;厂区门口配备大型视频显示器,实时显示所有烟气排放值等监测数据。

  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嘉善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循序渐进地做好群众工作,着力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有效破解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难题。


浙江法制报 6/11平安巷 00006 嘉善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为百姓打造更具安全感的家园 2019-12-12 2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