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本报记者在“代表通道”提问法律界省人大代表

司法为民的落点在公平正义

本报记者王索妮举手提问

  本报记者 王志浩 见习记者 胡宗昊 

  本报讯 代表通道,通的是民心、道的是民情。1月14日上午8时,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准时开启。4组8位省人大代表踏上通道回答记者提问,话题涉及公正司法、公益诉讼、绿色发展等民生问题。面对提问,代表们诚意满满,初心、信心与决心在台上心心相印。

  当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公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李旺荣步入代表通道,本报记者王索妮向他提出了问题:“我想请问李旺荣代表,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您觉得两院在司法为民上有哪些工作实效?对接下来的两院工作,又有哪些期待?”

  李旺荣回答说,过去一年,省法院、省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服务企业更加精准、打击犯罪更加有力、作风建设更加扎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对于司法精准服务企业,李旺荣尤其深有体会。这些年,浙江省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职务犯罪高发,为破解这一难题,此前由李旺荣领衔递交了“我省公检法应尽快联合出台规范性文件,依法打击建筑领域职务犯罪”的建议,引起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高度重视,经会商,很快形成了《会议纪要》,下发到全省各级政法机关。目前,这类犯罪案件已明显下降,受到了全省施工企业的普遍好评,“精准服务企业的例子在浙江还有很多。”李旺荣补充说。

  李旺荣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省法院、省检察院能继续紧紧抓住司法为民、公正执法这条主线,严格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随后,同为法律界省人大代表的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海鹰,回应了记者关于公益诉讼的问题。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之所以在短短两年内赢得广泛认可和好评,是因为这项工作顺民心、合民意。”陈海鹰说,“比如我们依法办理了全国首例向互联网法院提起的英烈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得到了法院的支持,讨回了社会公道,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我坚信,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应该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陈海鹰介绍,杭州市检察院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专项监督,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性立法支持。去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陈海鹰相信,这些前瞻性的基础工作,不仅会引领和推动杭州公益诉讼的规范发展,也将为全国人大专项立法提供杭州经验和基础。


浙江法制报 一版要闻 00001 司法为民的落点在公平正义 2020-01-15 2 2020年0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