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战“疫”

一个微信群里经常可见5种外语

义乌外调委为外籍商人送去“定心丸”

  本报记者 肖春霞 通讯员 丁莉丽 

  本报讯 “埃及客户还欠我3万多美元费用,我索要多次要不到,你们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疫情期间,张师傅不能开工又要不回欠款,焦急万分,在线上向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义乌外调委”)发起求助。

  作为国际商贸城市,义乌每年境外客商超过55万人次,常驻外籍商人多达1.3万人。疫情发生后,针对涉外矛盾纠纷,义乌外调委特别开通了微信调解服务,组织精兵强将成立了“神调”突击队,提供线上调解及咨询。

  接到张师傅的线上求助后,义乌外调委副主任杨迎春立即打电话向张师傅了解详情。原来,张师傅在义乌从事货运行业多年,去年为埃及客户运货的总费用为13.5万美元,但是,客户支付了10万美元后再也不肯支付了,还说自己周转不灵。疫情之下,这个埃及客户没回来中国,张师傅这边因开不了工而没了经济收入,那边也更加担心要不回这笔钱,整天焦虑不安。

  把情况了解清楚后,杨迎春随即通过埃及籍人民调解员找到了那个埃及客户。“我实在是资金紧张,并不是想赖账啊!我特别希望有个中间人能来调和一下。”对于义乌外调委的介入,这个埃及客户很是欢迎。随后,张师傅、埃及客户、杨迎春及埃及籍人民调解员四人组成了微信调解群,在群里展开了调解。很快,埃及客户和张师傅达成了分期付款的协议,目前张师傅已拿到2万美元款项。

  疫情下,在优化调解职能的同时,义乌外调委还积极参与防疫工作。考虑到常驻义乌的外籍商人中还有不少并不精通中文,义乌外调委特地成立了“外调委冠状病毒防疫防控”微信群,汇集来自11个国家的13名外籍调解员以及35位翻译志愿者。只要有相关疫情的政策及权威消息发布,翻译志愿者们就第一时间翻译成印度语、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叙利亚语5种语言。随后,外籍调解员们再把翻译后的信息转发到自己的相关群里。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精准又广泛地宣传了疫情政策信息,为广大外籍商人送去了“定心丸”。

  出差海南的伊拉克籍外商杰克(化名)着急回义乌,但又不了解相关政策,担心自己进不了小区、回不了家。在微信群中看到翻译后的相关政策信息,然后打电话确认后,才安心从海南飞回义乌。“We trust Yiwu,We trust China.(我们相信义乌,我们相信中国。)”杰克说。


浙江法制报 战“疫” 00003 一个微信群里经常可见5种外语 2020-02-14 2 2020年02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