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市井事

请人帮领“健康码”后,银行卡里9100元没了

已有中老年中招!警惕这种诈骗新手段

  本报记者 蓝莹 通讯员 瓯文 

  本报讯 作为助力防疫和复工的“利器”,健康码已成为浙江市民外出必备的通行证。可是,却有人瞄准老年人不会申请健康码的空子,趁机实施犯罪行为。

  3月19日,犯罪嫌疑人林某因涉嫌利用健康码实施盗窃,由温州市瓯海区公安分局移送瓯海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这是温州市首例利用健康码针对中老年人实施的犯罪案件。

  林某今年31岁,是瓯海区某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疫情期间负责进出市场人员的身份登记、体温测量、“健康码”查验等工作。

  事发当天,59岁的市民陶某到该农贸市场买菜时,因未申领“健康码”,被林某拦下。

  林某查看陶某手机时,正好看到手机上弹出的银行转账通知,有9100元到账。

  因为平时喜好赌球,最近手头又有些紧张,林某起了贼心。他一面殷切地表示要帮助陶某申领“健康码”,一面偷偷地将对方的银行卡与支付宝账号绑定,把钱转出到自己赌球“上线”金某的支付宝,用以偿还赌债。

  因陶某的支付宝没有设置密码,其银行卡里的9100元便被转了出去。林某此后将转账记录全部删除,并申领了“健康码”,还手把手教陶某如何出示“健康码”,最后才将手机还给陶某。

  整个过程中,陶某没有发现丝毫异常,直到第二天去银行汇款时,才发现卡里的钱不翼而飞。

  陶某百思不得其解,马上报警。经调查,陶某的钱在前一天已经被人转走,通过资金流向,很快锁定了嫌疑人林某。

  目前,林某被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因林某还涉嫌其他犯罪事实,瓯海区检察院正在进一步办理案件。

  检察官提醒,中老年人因对新生事物学习能力较弱,屡屡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中老年人应加强账户安全意识,银行账户尽量设置交易密码,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和密码等个人信息。一旦发现财物丢失,应第一时间报案。


浙江法制报 市井事 00003 请人帮领“健康码”后,银行卡里9100元没了 2020-03-26 2 2020年03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