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平安巷

精密智控如何实现?

探访杭州余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 郁燕莉 通讯员 林丽娇 

  在“杭州城市大脑·余杭平台”有这样一个智能指挥“驾驶舱”,它每分每秒奋力奔跑,动态显示余杭区复工复产最新数据和疫情防控相关图表数据。

  与此同时,借助全区2万个“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点位,依托区-镇-村-网格四级纵向指挥体系,以及全区1582名专职网格员实时在线,指挥平台可以直接向任何一个网格员发布指令,实现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的扁平管理、高效指挥。

  从2月初首创“余杭绿码”,到推出网格疫情“五色图”、建立区级疫情指标模型,再到大数据助推复工复产,余杭区展现了其在数字化社会治理方面的优势。

  那么,精密智控是如何实现的?近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余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余杭区委政法委社会治理运行保障中心副主任钟晨举了个例子:目前疫情防控转为防境外输入,如果有境外人员回来,30分钟内信息就会同步传至区精密智控防疫系统,收到预警后,村社工作人员与网格员马上核实。

  精密智控离不开大数据支撑,钟晨更喜欢用数据“碰撞”来解释这个过程。余杭区已建成全省首个“统一地址库”,在城市大脑平台上,点开任意一个网格,都实现了人、房、企、事、物等立体数据模型。大数据平台将疫情中“重点人员”及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碰撞”分析,形成精确到网格一级处置对策,并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快速交办。这样的精密智控模式,可以应用到日常治理实践中,大大提升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最近,做水果生意的赛赛从安徽老家回到余杭,房东让他先扫个二维码,并在一小时内填报个人信息、工作单位等各项信息。

  这个针对本区域流动人口的“线上报”,短短一个多月就收集了200多万外来人口的信息,不仅改变了网格员收集数据靠走访、填表的跑腿模式,还充实了“大脑”的底库,为复工复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数据统计,截至3月29日,列入杭州市统计的48121家企业中,已复工48118家,复工率99.9%。

  记者发现,在扎实的大数据基础上,依靠基层治理“四平台”和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平台,余杭多个街道已形成“微脑”,挖掘数据潜能。

  最近,闲林街道正在为小区的每幢楼建立“数字门牌”,扫一扫它,就能查到小区对应的街道社区、周边的医疗教育交通资源等。通过这一载体,街道还将提供各种便民服务,把居民业主凝聚起来,实现多元化治理。五常街道上线了为楼道长开发的小程序,通过多种应用场景构建,探索更多数字化社会治理方式。

  余杭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朱晓燕表示,他们希望在区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统筹下,带动镇街、村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形成上下一体、横向联动、内外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浙江法制报 平安巷 00005 精密智控如何实现? 2020-04-09 2 2020年04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