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白坭坦,响起来

夏家祠堂门口
白坭坦村的老人正在收听广播

  (上接1版)

  村民夏金森和陈泽民年龄相近。20多年前,他从自家老屋中僻了一部分出来开起小卖部。去年下半年,陈泽民来店里买了一次粘鼠板,之后没再露面,再然后,大喇叭就静默了。

  “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广播站对于我们老一辈的意义所在。”夏金森说,上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收音站,并配备专职的收音员。天台县广播站,就是在收音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时候,夏金森经常看到收音员挑着上百斤重的担子,装着电子管收音机和扩音喇叭、电池,到村里为农民播放中央和省广播电台的节目。农民们像看电影一样聚集在麦场或空地,收听中央台和省台的新闻,直到深夜,意兴盎然。

  到了70年代,村里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广播,用的大多是舌簧喇叭和压电喇叭。除了广播还有电影。“大喇叭会通知村民,晚上几点放露天电影,田里劳作的村民得到消息后早早收工,妇女儿童占场地,相邻各村的人会走上十几里路赶去看。遇到停电或机器故障看不成电影,大家又会一路有说有笑返回。”夏金森兴致勃勃地回忆。

  几乎和陈哲明“上岗”当广播员同一时刻,小伙子王浩民成为了白坭坦村的驻村联络员,第一次走进这座小山村。听说陈泽民的故事后,他突然改变了曾经对农村大喇叭这种广而告之的“硬核武器”的刻板印象。

  “广播站里描写了这里的沟沟汊汊、风土人情,不仅藏着一幅幅精神地图,更流露着白坭坦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望。”而这种向往与渴望,王浩民觉得,是这座山旮旯里的小山村迫切想走上求新求变之路的真实写照。

  看得到的未来

  白坭坦村里藏着300多个农户的家长里短。这两年,伴随着雷峰乡紧锣密鼓地开发当地旅游业,白坭坦人在种植蔬菜、杨梅之外,也开始琢磨办茶博园的可能性。

  6月2日上午,伴着远处黛青的山色和丝丝缕缕的云雾,夏积东领着县审计局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对村里的林地进行审批。按照计划,今年通往村里的村道也将进行路面硬化。夏积东说,硬化完成后,白坭坦村周围将形成一条环线。“路好了,村里人出行方便了,城里人也可以进来听到更多白坭坦的声音。”

  尽管地处偏僻山村,但白坭坦人并不算贫困。夏积东介绍,在外打拼的村民中,不乏“身家好几千万的大老板”。这两年,乡贤们反哺乡村,资助村里修建文化大礼堂,还有一些在外头赚了钱的,回来盖起了新楼房。这段时间复工复产后,陈哲明响亮的播报,总免不了被村里此起彼伏的建筑施工的声音压下去。

  白坭坦在求变,陈哲明也在求变。特别是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他发现,村民们对广播内容有了更广泛的需求。最近,陈哲明特意从夏积东那儿借了《不同纠纷类型的调解案例与法律应用》,“里面关于房屋宅基地纠纷的调解案例,对眼下的白坭坦村十分受用,我打算在大喇叭里播放。”此外,像“信访最多跑一地”等当下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他觉得也有必要让村民知晓。“毕竟前一任陈老师做得这么出彩,我这个陈老师也不能干得太差。”他笑着说。

  广播又响了起来,夏氏祠堂门口,原本闲聊的老人们变得安静,一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横幅鲜艳醒目。这个因为“一个人的广播站”而被人注意到的小山村里发生着的故事,何尝不是经济高速发展下中国乡村的一个缩影——听得到过往,又看得见未来。


浙江法制报 要闻 00003 白坭坦,响起来 2020-06-04 2 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