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蝶变展翅

文章导航

我们与梦想的距离

写在浙法传媒集团成立之际

  本报记者 王索妮 

  崭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是我们第6036次与你相见。过去、现在及将来,你陪伴我们,我们守护这张报纸。

  报纸,一个多么熟悉而又疏离的名词。当指尖在手机屏幕方寸间滑动的距离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时,你有多久没有碰触过它?

  这是信息奔腾的狂欢时代,也是资讯泛滥的迷离时光。在这个媒体变局如此剧烈的尖峰时刻,作为传统媒体的我们饮冰十年,依旧难凉热血。因为我们坚信:万物终朽,但梦想永存。

  梦想,这是一个有些俗气却又真诚的名词。36年前,我们以“宣传法制、弘扬正气、鞭鞑邪恶”为办报宗旨逐梦天涯;36年后,我们用新“传媒”代替老“报业”,仍将“不懈追求法治梦”视为精神的圭臬。

  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站在新的起点,今日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一)

  翻开一张张泛黄的报纸,宛如穿过时光隧道,一个个重要节点、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凝聚成一篇篇生动的报道、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它们记录了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也清晰地拓印出法制报人守望初心的奋斗足迹。

  回望逝去的36载,我们不敢轻言“凡有新闻发生的地方,我们就在场”,但我们敢说,凡与“法”有关的现场,总是牵动着我们的走向。

  我们连续4年跟踪报道,忠实记录了引发广泛争议的李庄案的点点滴滴;我们关注到女大学生吴晶晶乘出租车遭司机杀害案,奋力发出了严格把牢出租车司机“准入关”的呼喊;我们直击蓝色钱江保姆纵火案,为这个家庭遭遇的苦难唏嘘……

  历史不只是几页冰冷的纸张,我们更不是一群冰冷的记录者。因为忘不了开化山区小村庄里那群“刑案后的孩子”稚嫩的面庞,我们发起“关注刑案后的孩子”活动,连续刊发10多篇报道,让这些生长在背阴处的“小花”也能沐浴阳光;我们关心岱山海岛最后的老盐民们的生计,也牵挂温岭新河镇尘肺病人们的命运;我们向战斗在一线的政法英雄致敬,也为默默无闻的守护万家灯火的网格员送上问候……

  我们的报道有立场、有温度,不仅仅因为我们传递了党的声音,有幸投身于新时代改革的洪流,经历社会伟大变革的洗礼,成为法治中国、法治浙江建设的有力见证,更因为我们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想要为这个喧嚣的世界留下一份深情的言说。

  (二)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将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将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的世纪,一场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媒体变革潮流,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以移动互联互通为特征的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如日中天;以报刊、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却遭遇寒冬,步履维艰。

  梳理我们这些年媒体融合进程中的节点和历程,一路磕磕绊绊甚至惊心动魄。我们曾经迷惘,一群传统报人能否在数字世界里延续尊荣与高光?我们也曾彷徨,法治类传统媒体能否应对全市场的竞争与角逐?

  好在,于“深耕政法领域”的字里行间,我们从未停止过求新、求变、求发展的铿锵脚步。探索的路上没有唾手可得的光明,更多的是雨雾重重、微光点点。那些在外人眼中看上去的所谓“幸运”,其实是努力后的微笑与释然。

  “大家都说要建因特网,你们怎么建平安网呢?”2013年,当浙江法制报建设全省平安网群的序幕拉开,我们冒着酷暑马不停蹄奔走在各县区进行项目推广时,一位乡镇工作人员的疑问,一时间让我们语塞——不是问题有多复杂,而是这样来自基层的需求,是我们网群建设者最急迫需要完成的工作,我们应当视之为责任与使命。

  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办网站经验,创新与冒险精神指引着我们开疆拓土,多年的政法新闻采编经验,很快就在网站建设上见效。当我们的网站运维渐入佳境时,官方微博号、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又接踵而来。没有一丝犹豫,我们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开疆辟土。

  我们的运维能力,透过一组组数据锋芒显现:反邪教微信公众号“警钟”5年时间用户数超178万;起步较晚的省委政法委微信公众号“平安鼎”更是创造了1年时间粉丝数破130万的“神话”,在每月发布的全国政法系统榜单公众号排行榜中,常列党委政法委榜单之首;“浙江政法”,一个比“平安鼎”还要新得多的抖音号,交给我们运维1个多月以后,阅读数超1亿人次,点赞数近154万人次,粉丝数达5.9万人。

  光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开直播,聚焦“一庭一品”主题直播,展示一个个法庭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故事;我们拍影视,从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视频拍摄团队到2019年拥有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努力打造成影视行业的“武林高手”;我们搞活动,从浙江公安微剧本微电影创作大赛、平安浙江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比赛,到浙江微电影奖、首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大赛,让政法新媒体有一个最精彩的姿势;我们创办融媒体中心,在服务基层政法单位工作中锻造了服务2.0模式……

  每一种尝试,都是一粒点燃梦想的燧石。我们一直努力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脉动,却从未忘记初心,是它照亮了我们的前路,也生动了我们的故事。

  (三)

  我们的故事很多,有一些称得上刻骨铭心。

  2015年,杂乱的杭州滨江区垃圾街,一条狗追着一个女生在路上狂奔。女生最终没能逃过,腿上被狗狠狠抓了几下。女生曾经是浙江法制报的一名记者,后来成功转型成为稳评从业经历和经营工作经验丰富的评估员。“滨江区垃圾街成片拆违”,是她所在的浙江创安风险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的第一个走访项目。虽然打了好几针狂犬疫苗,但她顺利完成了工作。

  成立稳评公司,是浙江法制报应对转型发展踏出的第一步。一位坚守了10多年采编岗位的编辑,选择和一群年轻人去创业。“当时心里真没底,不过走出去才发现,之前的路没有白走。”她感慨道。创安评估,很快以近千万元的创收跃居报社非媒板块的“C位”。

  十几年前,你看到我们,或许会笼统地称呼我们一声“记者”,但现在,我们因为涉足更多领域,有了很多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称呼:评估专家、影视制作人、培训规划师……是传统媒体脚踏实地的作风,给了我们仰望星空的无限可能。

  2017年,人工智能很火爆的一年。我们意识到作为“政法服务供应商”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年底就火速与一家法律领域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合作,主攻法律服务人工智能产品,也就是“法律大脑”。

  智能法律咨询软件与很多生活类智能问答产品不同,它的专业性对逻辑有着更高要求,而智能问答也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那段时间,我们像着了魔一样,天天和机器人对话,问着问着就发现这个软件真的能解决很多老百姓日常的法律问题。开车撞了人怎么办?买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都被“大脑”吸收。机器人有自我学习功能,越训练越灵敏,覆盖的场景也越来越多。现在,遇到问法律问题的,我们就把我们的智能法律咨询链接发过去,“机器人都能回答”。

  从融媒到智媒,我们的智库方阵从一家风险评估公司,发展成为“风评企业+研究中心+科技公司+培训公司”的线上、线下多维度可延展的架构。但无论怎么发展,“法治”终究是最强内核。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多偶然、那么多看似天马行空的神来之笔又是必然的。

  (四)

  36岁,一个兼有而立与不惑双重意义的年纪。在过去的36年,我们有过坎坷,有过磨难,却从未如此迫切需要浴火重生——改革转型对于我们不仅意味着生存与发展,更是理想与挑战。

  今天,正是见证蝶变展翅之时。在展示“重要窗口”新风景的当下,传统报业交过接力棒,送走老的历史;传媒集团传承辉煌,掀开新的篇章。法制报人集中所有资源打造的这艘“诺亚方舟”,终于将在大风大浪中扬帆起航。

  在所有的变化里,总有一些东西历久弥新。在变与不变的洪流中,我们绝不随波逐流,更不凌空虚蹈,而是将一些东西继续固执地握在手心,装进“锦囊”,伴我们前行。

  “锦囊”里有最真实的自我,它是我们精神的寄托。无论媒体变局多么剧烈、传播介质如何进化,我们相信,人们对优质稀缺的内容和直抵人心的情怀,永远有着强烈的追求。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坚持,是我们不变的信念。

  “锦囊”里有最真挚的诚意,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在日益喧嚣的社会转型期,真诚是一种值得弘扬和倡导的风气,纸张会变旧、新闻会过时,只有真诚才将你我的心灵紧紧联系到一起,并时刻提醒着: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锦囊”里有最专业的态度,它是我们永恒的信仰。不管是创刊时半月一期四开四版的黑白报纸,还是如今“报刊+网络+微+端+智库”一体化融媒方阵和立体传播格局,是“专业”二字赋予法制报人劈波斩浪的力量,也让我们有了足够的底气。

  收好“锦囊”,我们重温出发时的誓言,用另一行文字为未来画下新的起跑线:既然记得当初为何出发,那就别忘了继续赶路。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与梦想的距离,因为在脚下,从不曾感到遥远。


浙江法制报 蝶变展翅 00002 我们与梦想的距离 2020-07-09 2 2020年07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