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最多跑一地

四不出村 一窗申请 一站九区

上虞的矛调“密码”引全国法治媒体“围观”

  本报记者 许梅 陈立波 

  在新戴家村,采访团的记者们走进“夜间调解室”、漫步和美公园,现场感受“四不出村”工作法的魅力;在古色古香的金渔湾平安服务中心,记者们驻足重华警务站,听民警讲述邻里调解故事;在崧厦街道矛调中心,大家详细了解“一窗申请”给当地百姓带来的便利……8日上午,“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主题采访团和上虞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一个个“金点子”亲密接触,在实地探访中深入感受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的上虞探索。

  “四不出村”蹚出乡村治理新路子

  上虞谢塘镇新戴家村有一个和美公园,园内正中心有一个写有“四不出村”几个大字的大型雕塑。新戴家村首创的“四不出村”工作法,在村民们心中举足轻重。

  所谓“四不出村”,就是群众办事不出村、矛盾调处不出村、文化共享不出村、增收致富不出村。为了让“矛盾调处不出村”,这里通过设立“夜间调解室”“阿海来帮忙”等调解工作室,千方百计搭建矛盾调解的“连心桥”。

  为什么要建“夜间调解室”?

  面对记者们的疑问,村党支部书记戴瑞良笑着说:“我们这里,老百姓碍于面子不愿意过来接受调解,因为白天来来往往的人多。到了晚上,人少了,村调解员和当事人坐在一起,往往心平气和就把事情解决了!”

  为全域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谢塘镇按照节点整合、串点成线的原则,分创新型、提升型、标准型三个梯次分村培育全域建设,全面打造全镇14个行政村“四不出村”工作法的具体载体。

  “通过零距离的便民服务和矛盾纠纷调处,我们努力推动‘最多跑一次’向‘跑零次’升级,打造群众‘最近家门口’服务。”戴瑞良说。

  “一窗申请”让矛调“最多跑一地”

  村里有村里的矛盾化解高招,乡镇(街道)也有他们的化纷解忧妙法。崧厦街道矛调中心的“一窗申请”制度,就是服务当地百姓的“金字招牌”。

  “我们中心下设纪检、专业调解、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咨询)、劳资纠纷及信访代办(信访代写点)六个窗口,群众办事一窗申请,工作人员分类引导、即时受理。”崧厦街道矛调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还进驻了警务调解室,由派出所民警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

  前不久,崧厦一对兄弟因土地问题发生纠纷,大打出手。矛调中心工作人员接到网格员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都是自家兄弟,消消气,凡事好商量!”安抚了兄弟俩的情绪后,矛调中心工作人员赶紧拉两兄弟坐下,又喊来当地村干部和两兄弟的舅舅,一起参与协商调解。

  “长辈在,一来能帮我们主持大局,二来比我们更了解两兄弟脾性,清楚其中因果,调解才能事半功倍。”果然,在大家的联合调解下,两兄弟握手言和,土地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一站九区”社区中心化纷解忧

  “大家出门坐高铁或者住宾馆,是不是都遇到过忘带身份证的苦恼?”在金渔湾平安服务中心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展示中心,警务站站长阮海兵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了采访团的浓厚兴趣。

  原来,在这个中心,这些烦恼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平安服务中心内不仅有自助服务机可以帮助打印临时身份证明,一旁的身份证自助申请机还能拍出美美的证件照。

  另外,金渔湾平安服务中心还综合了重华警务站、智慧感知指挥区、矛盾纠纷化解区、出租房旅店式服务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上虞文化展示区、“枫桥经验”陈列区、安全防范体验区、平安法治宣传区、平安志愿服务区等“一站九区”,成为当地“重量级”的平安助推器。

  今年5月,上虞妇幼保健院打来求助电话,院内一名住院病人被打了,阮海兵和同事急忙赶到现场。原来,病人程女士与打人者陈某有情感纠纷,陈某打完人就跑了。了解情况后,阮海兵和同事很快找到了陈某并组织调解,当天下午,双方就达成了和解及赔偿协议。

  “很多纠纷是小事,但都是关乎百姓生活的大事,把水端平,把事化小化了,群众就会满意的。”说起中心的各项工作,阮海兵底气十足。

  每到一个采访点,新法制报社记者谢欣都不停地拍照、采访、记录:“在上虞,从村一级到乡镇(街道),我们看到了很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好做法,尤其是感受到了浙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精细化。我们特别想把这些好做法带回江西,让社会治理现代化更好地造福人民。”


浙江法制报 最多跑一地 00007 上虞的矛调“密码”引全国法治媒体“围观” 2020-07-09 2 2020年07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