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天平

嵊州法院全力打造“羲之云法庭”:

云集基层解纷力量,融通诉源治理“最后一公里”

“调共体”在大祠堂下调解一起婚姻家庭纠纷
法官对果农开展涉桃形李法律风险防范“云课堂”
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

  通讯员 丁洁 

  嵊州市人民法院黄泽人民法庭下辖黄泽、金庭二镇,近年来,该庭发挥位于王羲之故里的优势,从本土文化精髓寻根,设立“羲之调解室”,结合“戒讼”文化大力推进诉源治理。

  在此基础之上,今年,黄泽法庭全力打造“羲之云法庭”——融合线上线下解纷机制,依托ODR、移动微法院、浙江法院网等网上解纷平台和钉钉办公软件,积聚“调共体”、专业调解委员会、网格员等基层多元解纷力量,打造出“羲之云调解、云审判、云课堂”工作品牌。

  “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移动的人民法庭”。“羲之云法庭”将进一步完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通诉源治理“最后一公里”。

  第一朵云: 便民第一线,“自由如云”

  所谓“云”,潇洒飘逸,自在若云。

  5月14日,一场跨国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在黄泽法庭通过移动微法院在线调解,受疫情影响滞留柬埔寨的王某最终与银行签订了调解协议。至此,涉案标的为900余万元的纠纷在半天内调解结案。

  身处异地也能隔空化解纠纷,“羲之云法庭”给予诉讼服务最大限度的“自由”。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参与网上“云”立案、“云”开庭、“云”调解,实现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

  那么,对于不懂电脑、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如何参与在线诉讼呢?为此,黄泽法庭在金庭镇矛调中心设立了集自助立案、诉讼材料双向转递、微法院开庭点为一体的“羲之云法庭自助服务超市”,并委托矛调中心工作人员实时指导。

  今年3月,年近七十的蒋大伯因儿子背负债务,被王某诉至黄泽法庭,要求还款6.9万元。正当疫情防控期间,且蒋大伯不会使用微法院,承办法官便引导他到离他较近的云法庭自助服务超市,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将诉讼材料传输至自助站,并对相关诉讼事项进行释明。

  案件“动”起来,心就“暖”起来。即便是在疫情的重大考验之下,“羲之云法庭”解决了当事人智能终端受限、网络受限的现实困境,坚持把司法服务输送到基层第一线。

  第二朵云:

  调解力量集大成,高手云集

  所谓“云”,资源整合,高手云集。

  这是一个各种解纷力量集大成的组合——“调共体”,以此为中枢,“羲之云法庭”打出一套矛盾化解的“组合拳”。

  今年年初,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黄泽法庭联合司法所,对辖区内各类解纷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以法庭和司法所为主导,以派出所、镇综治办、相关特色产业行业协会、村两委等为成员单位的“调共体”,利用钉钉的组织管理、会议直播等技术开展常态化沟通协作,构建纵向市、镇、村三级联动,横向多部门、多组织联合调解的线上服务体系,实现矛盾纠纷实时掌握,解纷资源一体共享。目前,针对辖区内的特色产业,已形成“桃形李调共体”“苗木调共体”等精准调解共同体。

  4月23日,“桃形李调共体”成功化解一起长达3年的纠纷。

  桃形李是金庭镇一带村民的致富树。为进一步扩大产值,某村村民筹资修建了一条盘山公路,山上一处小土包被推成了90平方米可耕种的平地。然而为争夺这块土地的使用权,老张和老李结下了梁子,3年来经常发生争吵,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老张、老李间不可调和的纠纷只能依托专业的力量来解决!”村书记立即想到了调共体钉钉交流群,发出调解请求后,黄泽法庭法官徐烽平收悉后,立即联系“桃形李调共体”成员分工协作:派出所成员前往现场负责控制局面,协会成员负责解决专业种植问题,司法所成员负责了解纠纷的历史成因,法庭负责人则通过钉钉远程指导,释法析理。

  在大家的努力下,双方冷静下来,最终达成协议,按比例划分土地。

  “对案情简单、标的较小、有调解可能的简易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采取调解方式,并且优先分流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组织开展诉前调解,推动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工作格局。”黄泽法庭副庭长刘艳介绍,“如果调解有难度的,法庭发挥审判职能和专业优势,通过钉钉直播等方式‘面对面’指导调解,增强诉前调解效能。这是一种纠纷双向对接机制。”

  “将非诉机制挺在最前面”,黄泽法庭发挥“调共体”资源优势,将基层网格纳入司法协助的范围,发挥他们社情民意熟、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优势,进行协助送达,纠纷调处、排查,建立起层层分流的矛盾化解体系。今年以来,基层网格员共参与送达案件38件,成功送达32件,送达成功率84.21%,协助矛盾纠纷排查、调处28件。

  第三朵云:

  以案释法,法官答疑拨云见日

  所谓“云”,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拨云见日。

  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归隐之地,这里内处处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羲之云法庭”在当地原有的羲之讲堂之下,开设“云课堂”,助力诉前矛盾化解。5月7日下午,在金庭镇矛调中心的“羲之法官工作室”,华堂村、灵鹅村等30余名村民,就在线上了一节特殊的“云课堂”——黄泽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

  与此同时,6月13日上午,一场由黄泽法庭负责人刘艳主导的钉钉会议视频连线调解正在进行,该起案件系矛调中心的人民调解员主动发起,32名村民因石材放炮取料未把握好尺度导致房屋受损,无法就赔偿达成一致,希望通过专业人士解答。针对村民提出的法律咨询,刘艳一一答复。

  今年1月,黄泽法庭在矛调中心设立“羲之云法庭”工作室,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定期选择典型案件组织村民在线观看庭审直播,以最直观的形式以案释法;另一方面,每周派出一名法官进行线上轮值,推动专业力量下沉,做好重大矛盾纠纷提前介入、人民调解员业务指导、协助化解矛盾纠纷等服务,实现了法官帮百姓说理、法律帮百姓评理。

  据悉,“云课堂”以辖区内村级主职干部为受众,提供菜单式服务,根据村两委的实际需求,将普法视频、案例精选等通过交流群高频发送,开启常态化的法制宣传,旨在培养一批熟悉当地情况、具备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的乡村“法治先行者”。

  法庭还针对当地桃形李、仿古家居等特色产业,以定期走访、制发风险手册、开展法制讲座等形式等,为企业把诊问脉,化纠纷于萌芽状态。据统计,已为1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问题20个。在桃形李、仿古家具产业每年大约产值5亿元的情况下,2019以来,当地只有4起纠纷成讼。

  第四朵云:

  人人戒讼,守恪“祥和如云”

  所谓“云”,祥云瑞气,积善余庆。

  近年来,黄泽法庭通过设立“羲之调解室”,将王羲之家训中“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和“讼戒”等传统善良文化与“枫桥经验”“三治融合”“诉源治理”紧密结合。特别是在家事纠纷中,以村干部及村嫂为主力军的司法联络员以知情人、暖心人、舆论人的身份,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有效推动纠纷化解。

  此前,当地一女子与继子产生遗产纠纷,黄泽法庭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将司法联络员引入诉前调解。秉着“家事纠纷家里谈”的解纷理念,司法联络员共同参与当事人的家庭情况摸排,并对相关家人做了心理沟通。承办法官认为该案主要因双方沟通不畅引发,在促进双方坦诚交流后,当事人表示暂不要求起诉。

  “王羲之家训中提到的‘戒讼’,就是不提倡以讼的方式解决问题。”刘艳介绍,“王羲之的后代子孙,也世世代代都紧守着老祖宗的教诲。”

  借力“羲之家训”的浸润,黄泽法庭设立了法庭服务站,形成了“羲之调解”品牌,把法庭工作和金庭的风土人情结合,把“接地气”的基层普法、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诉源治理工作结合,把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消除在萌芽。

  今年1-6月,黄泽法庭共诉前化解纠纷87件,诉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浙江法制报 天平 00008 云集基层解纷力量,融通诉源治理“最后一公里” 2020-07-29 2 2020年07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