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大考

杭州中院:

亮出实招硬招,交出“司法答卷”

2月25日、26日,斯金锦院长率调研组走访市经信局、市工商联(市总商会)
杭州市中院编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法律问题解答》宣传册1万册,通过“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发放给企业和基层
杭州互联网法院法官在家在线开庭

  本报记者 高敏 通讯员 钟法 

  他们是坐堂审案的法官,疫情防控期间则成了社区卡口的志愿者、口罩厂的“临时工”、提供各项保障的“服务员”;在大力号召疫情期间不外出的情况下,他们足不出户,却通过互联网司法坚持把诉讼服务送到老百姓最需要的一线;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他们第一时间总结梳理9篇问答式法律指引,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力量。

  全民战“疫”的紧要关头,人民法院面临的是一张前所未有的时代考卷。怎么答?杭州法院坚持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两手抓,着力为复工复产、稳企业、保民生等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实招硬招,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恢复生产,服务保障经济稳定增长,杭州法院用实际行动书写出一份“硬核”的司法答卷。

  主动作为 司法护航“防疫战”

  2月6日,杭州市中院首篇法律问答《疫情防控涉及你我他,你关心的民商事法律问题都在这里了!》通过官方微信发布,23个问答涵盖了合同履行、劳动报酬、预定消费等与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网友纷纷留言,大赞“实用、接地气”“非常及时并且到位”。

  2月7日,刑事篇《请注意,疫情防控期间,这些违法行为会触犯刑律!》出炉,市中院全面梳理了与疫情防控紧密相关的严重违法行为及可能触犯的罪名,教育公众预防犯罪,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文章发布后,阅读量冲上10万+。

  疫情防控越是吃紧的时候,公平正义越容不得片刻停息。抗疫期间,杭州中院精心梳理并向社会发布了9篇问答式法律指引,内容涉及诉讼服务、民商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及复工复产、房屋租赁等,切实回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和社会秩序的深刻关切。

  因为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春天”让人格外翘首以盼。2月10日,杭州发布帮助企业复工复产12条政策,振奋人心。13日,市中院制定出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司法保障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杭州两级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处理因疫情引发的各类纠纷,努力降低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帮助企业减负担、渡难关。

  2月25至26日,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斯金锦率调研组赴杭州市经信局、市工商联(市总商会)走访调研。斯金锦一行听取了企业主管部门、非公有制企业和经济人士人民团体收集的关于企业复工复产的问题及建议,并推动建立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协作机制,实现常态化联络和信息共享,及时对企业生产发展中遇到的涉法问题进行对接。

  企业、群众还有什么切实的需求?法院政法干警还能做些什么?为此,市中院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基层联系点分工,联合各基层法院通过实地走访、在线调查、情况报送等多种渠道,及时联络走访全市各发改经信部门,听取他们对辖区企业复工复产的司法需求和建议,并介绍杭州法院依法服务保障企业的相关举措。走访期间,市中院专门将9篇法律问答汇编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法律问题解答》,1万多份宣传册陆续发放到企业手中,为企业排忧解难。

  特事特办

  助力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杭州法院特事特办,灵活变更保全措施,为抗疫企业解了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助力抗疫企业尽快投入生产。

  一家生产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企业,疫情暴发后被确定为浙江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对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此前企业因资金困境涉诉,一旦被保全查封情况必定雪上加霜。为此,萧山区法院及时灵活变更保全方式,既帮扶企业及时复工复产,又充分保障了原告的合法诉讼权益。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努力把损失降至最低,修复利益“失衡”,稳定社会秩序,是当前发挥执行服务职能的首要任务。

  杭州某健身俱乐部是一家连锁经营公司,有会员3万多名。2019年10月,健身俱乐部因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被余杭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诉至余杭区法院,经调解,健身俱乐部分期支付租金等费用约350万元。1月,因健身俱乐部未按期支付当期租金,该房地产公司申请强制执行。恰逢疫情暴发,健身俱乐部停业,没有任何营业收入。该房地产公司要求解除租赁合同,收回租赁场地,健身俱乐部复工复产遇到重大障碍。

  法官了解相关背景后,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协商,从被执行人履行主动性和疫情不可抗力出发分析,从维护社会稳定、承担社会责任、共克时艰等方面讲道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房地产公司同意延期付款,继续提供租赁场地。目前,该健身俱乐部已恢复营业,房地产公司的租金利益、会员权益有了保障。该案入选最高院关于全国法院复工复产典型案例。

  杭州法院坚持“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综合考虑被执行人既往履行记录和履行意愿,平衡双方当事人权益,兼顾相关主体合法利益,实现多方共赢,为依法防控疫情、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

  防控办案“两不误”

  司法服务不掉线

  企业欠着40多万元的工资,虽然经过法院调解已经拿到了首笔工资,但尾款还没有结清,尤其是疫情发生后,临安的77位村民愈加为剩余欠薪而担忧。2月3日,村民们向临安区法院板桥微法庭求助。通过“24小时联络平台”,77位村民完成了线上司法确认申请,法官第一时间立案并线上审查确认。

  疫情期间,微法庭爆发出了大能量。早在2019年11月,杭州法院就开始部署微法庭工作——在村落、社区覆盖微型法庭工作室,“不增编、不建房,一根网线一块屏”,就把法庭设到人民群众家门口,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神经末梢”。目前,杭州已经建立1900余家微法庭,实现村、社区、行业协会全覆盖。

  网上立案24小时“不打烊”、开庭案件线上审理、针对企业复工复产期间可能遇到涉法涉诉问题开通法律服务在线咨询……就算是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杭州法院通过互联网司法坚持把诉讼服务送到最一线。

  在家开庭、在办公室开庭的审判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是杭州互联网法院法官的工作常态。作为互联网司法的先行者,杭州互联网法院充分发挥全流程在线审判模式的优势,所有的诉讼流程都在一个“平台”里解决,诉讼平台用网线架起了电子证据和在线审判之间的桥梁。

  司法不能因疫情而停摆。从2月3日起,杭州两级法院坚持疫情防控、执法办案“两手抓”,努力做到“两不误”;实施在岗办公和居家办公相结合模式,利用各类在线诉讼平台开展审判执行工作。

  2月3日至14日,杭州两级法院共在线处理各类诉讼、执行事务8140余件次;接处12368司法服务热线3953通;在线调解3400余件、在线开庭300余件,结案1830余件;办结执行案件130余件,标的达1.31余亿元。


浙江法制报 大考 00030 亮出实招硬招,交出“司法答卷” 2020-08-27 2 2020年08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