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 数字报纸


00077版:大考

海宁市:

激活战“疫”神经末梢 构筑防疫铜墙铁壁

志愿者了解疫情防控知识
精准管理报送信息
矛盾调解
治理站

  见习记者 赵妍 通讯员 朱微微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海宁市发挥“一中心四平台一站室一网格”社会治理体系在指挥调度、上下联动方面的优势,推进城乡基层“微治理”体系建设、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全力以赴战“疫”,确保了经济社会持续安全稳定。

  织密疫情防控网

  “新袁村共有农户25户,其中23户有出租房,截至目前已经回来46位外来租客……”2月25日,新袁村13组微网格长黄永萍,对着手上的“移动攻坚地图”向记者介绍。

  记者一进入黄永萍的家中,便看到墙上挂着一张醒目的疫情动态防控表,“每天出门前和回家后,我都会仔细核对表中的数据,确保租客信息准确无误,这也更加明确了我防疫工作的具体方向。”

  新袁村共有19个小组,微网格长们人手一张“移动攻坚地图”。“微网格长们年纪多数偏大,但有了‘移动攻坚地图’,工作起来更加方便,村里人员的分类管理及动态报送也更加精准高效。”新袁村党委书记赵骏伟说。

  “值班情况良好!小区居民临时通行证发放顺利!”“我中午12点准时接岗!”……2月14日,在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凌家场191号小区出入口,该小区自建微信群群主钱海峰一边关注着微信群,一边在本子上记录进出小区的人员和车辆。自2月1日始,该小区自愿组建了由13人组成的管控专班,对253名常住居民及53辆常用车辆进行监督和管理。

  风和丽苑社区也积极响应小区居民“补位”自治措施,低保户邱阿姨就第一时间报名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这么多年我一直被政府、社区悉心照顾,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愿为大家出一份力!”

  针对疫情防控工作,海宁市还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基层“微治理”体系建设。全市228个村(社区)共建立12914个微网格,全市21947名党员带动81288名志愿者投身战“疫”,协助网格长(微网格长)做好人员排查、车辆管控、便利服务、知识宣传等六大类具体工作,构建全民参与“大防控”工作格局,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强化矛盾纠纷调处

  4月9日下午,一起因交通事故引发的赔偿款纠纷,在海宁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得到快速成功调处。

  2019年10月21日9点32分,李某驾驶的轻型厢式货车与陈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车辆损坏、陈某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当事人于2020年1月8日在矛调中心申请调解。

  调解员董建明第一时间查阅了双方提供的材料。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春节回到老家的李某迟迟不能返回海宁进行调解,陈某家属十分焦虑。董建明于是通过电话、微信、钉钉等方式展开调解,并要求李某在条件允许下尽快返回海宁。最终,双方于4月9日在矛调中心当场签署了赔偿协议。

  自3月2日复工以来,董建明先后调处64起交通事故矛盾。“看着当事人握手言和,我的心也暖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疫情防控期间,海宁市矛调中心依托ODR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智慧法院等移动服务平台,提供“非接触式”线上服务,努力畅通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群众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疫情防控以来,海宁市矛调中心还有效发挥社会治理事件处置平台和社会风险研判平台的功能,建立“三支温度计”预警研判机制,每日分类梳理12345电话、110警情以及网络平台留言,对本地居民和新海宁人的民生诉求、举报投诉开展信息透视,精准筛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和信访问题,在落实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同时,中心对海宁全市信访量、人流车流量、矛盾纠纷隐患(各类事故)“三支风向标”开展趋势研判,密切关注涉疫重点人员、重点事件动态信息,及时评估相关群体“三返”、村小组卡点过度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等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隐患,作出预警提醒和工作建议,形成每日要情,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

  建强基层治理“四平台”

  3月2日,尖山村第二网格专职网格员吴永康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流转信息,得知网格内有一对小夫妻即将从外地归来。基于当时外来人员需隔离观察14天的政策,吴永康随即在自己家中整理出一间房,供该夫妻隔离使用。

  疫情期间,海宁市积极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的统筹、协调、督办作用。2月1日以来,全市816个网格通过“四平台”流转办理各类民生事务31669件;其中涉疫事件9867起件,办结率100%;借助“微嘉园”搭建线上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平台,发布公示公告2122次,办理举报、求助等755件。

  为破解基层治理中管理边界不明晰、力量融合不充分、问题处理不及时等难题,海宁市还创新“党建+综治+警务”模式,以改革理念打造48个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联勤警务室〈站〉),实行“5+X”模式,即社区民警、交警、综合执法员、调解员、网格员5类人员常态化入驻;有条件的实行“7+X”模式,增加“一师、一代表”,即公益律师、居民代表。在此基础上,属地村(社区)、市场监管、司法、应急管理等部门实行联络员制度,以轮驻、随驻方式按需入驻基层治理工作站,形成完整联勤体系,推进“四平台”力量下沉、资源整合、问题联处、平安联创。

  目前,海宁已建成45个基层治理工作站,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今年以来,海宁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7.9%,黄赌类警情同比下降5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5%以上。


浙江法制报 大考 00077 激活战“疫”神经末梢 构筑防疫铜墙铁壁 2020-08-27 2 2020年08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