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如何变各自为战为携手共治
这份白皮书给出破解之策
本报记者 许梅 通讯员 史非凡
本报讯 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是不是可以变各自为战为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深化法律监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公益保护,怎样通过法律为公益诉讼提供更坚固的事实证据支撑?……10日,在嘉兴市检察院召开的公益诉讼主题开放日暨新闻发布会上,新鲜出炉的白皮书就这些公益保护领域难题,给出了嘉兴答案。
长三角是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为实现长三角的绿色发展,嘉兴市检察院积极推进上海—浙江湾区八地检察机关跨区域合作。今年6月,嘉兴海宁、平湖、海盐和上海浦东新区、金山、奉贤以及绍兴上虞、宁波慈溪召开协作会,建立上海—浙江湾区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构筑起跨区域的公益诉讼保护防线。嘉善县检察院还对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检察院建立公益诉讼协作联动机制,形成毗邻地区河流流域“三方共治”的新模式。
除了跨区域协作,嘉兴市检察院还努力加强与公安、法院、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协作,会同市司法局出台《关于加强行政违法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协作工作的规定(试行)》,推动行政执法监督与检察监督无缝衔接,发挥诉前程序作用,确保公益损害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公益诉讼案件,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案件办理中常常需要对空气、水、土壤等污染情况进行现场勘验,并及时有效快速检测。针对这一难题,嘉兴市检察院在全省市级检察院率先建成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具备对空气污染、食品安全、水质污染等6大门类快速检测的能力,实现快速筛查和证据的高效固定。去年年底建成启用以来,实验室已为35件公益诉讼案件开展了100余次检测。
通过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动协作和公益保护方式方法的创新,去年7月以来,嘉兴市检察机关立案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67件,督促治理受污染河流5条,督促回收和清理固体工业废物2.2万吨,6000余平方米受污染土壤得到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