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擦亮普法金字招牌
法治之光照亮百姓幸福路
“蓝精灵”普法志愿者广场宣传活动 |
“蓝精灵”普法志愿者在余姚高铁站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宣传活动 |
“童心写宪法”主题宣传活动 |
慈溪市长盛悠向宪法宣誓 |
慈溪教场山宪法主题文化园 |
法治舞台剧《森林里的故事》在桥头中心小学上演 |
长风破浪越五载,法治扬帆慈安宁。慈溪,正执着“普法与依法治理”的画笔,徐徐描绘出一幅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
见习记者 杨思思
通讯员 施王帅
远山含黛,近水含烟,乡村处处风光旖旎;大桥伫立,三十年巨变,城乡融合创新发展。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畔的慈溪,五度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繁荣、幸福的背后,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
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让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法治思维;一场场趣味横生的普法舞台剧,让青少年在欢乐和愉悦的氛围中启迪法治意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风景带”,让市民时刻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润物无声法入心。自2016年“七五”普法启动以来,慈溪市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打造亮点、锻造品牌,培育出“节日·法相伴”“七彩法治梦”“法治集市”“蓝精灵普法志愿者”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品牌,唱响法治慈溪的“好声音”。
有的放矢 扎实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不久前,慈溪市借“市长学法日”的契机,组织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等30余人专题学习了这部新法。慈溪市司法局负责人就社区矫正法的出台背景、总体框架和主要亮点、社区矫正工作重点及面临的困难等进行解读和说明。
这样的专题学法课非常受市领导欢迎。从2012年起,慈溪市政府建立并坚持“市长学法日”制度,采取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和专题法律讲座、观摩行政诉讼庭审等形式进行,市长、副市长等市领导都成为这个特殊课堂的“学生”。
每年年末,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司法局,根据法治建设目标任务、联系市政府中心工作,制定来年学法计划,邀请专业人士就与政府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组织专题讲座。
“七五”普法期间,慈溪市领导干部集体学习了110余部与政府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先后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40场次。
领导干部是法治建设的“责任人”,青少年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法治信仰要从娃娃抓起。
“抓好青少年普法,就是抓住了法治宣传的源头。青少年的普法方式要由他们做主。”依据这一理念,慈溪市根据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接受程度,打造了青少年“七彩法治梦”品牌系列活动。据市普法办工作人员介绍,活动以演、书、画、文、读、拍、学等7项系列活动为载体,连续4年开展,参与人数已逾1.7万。在活动中,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对法治慈溪的憧憬,用喜气的剪纸展示出法治之于生活的一个个细节,用小小的镜头记录下这个城市法治生活的朝朝暮暮……2017年,这项活动还入选了司法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案例库。
遍地开花 大力创建法治文化阵地
慈溪市长河镇垫桥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里,一幢幢具有乡村风情的农家小院散落在苍翠树木的掩映之中,一面面法治文化墙展示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法治长廊上印有法治故事,灯柱牌上写有名言警句,花坛上安放着法治石雕……所到之处、所见之景,法治元素悄然融入美丽乡村旖旎风光中。
村里建立的“村民说事厅”,以“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为准绳,成为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连心桥”。每每遇到村里的集体事务需要拿出解决方案的,村干部就在“说事厅”里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然后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创建方案。
垫桥村还试点“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由2家法律事务所组成顾问团,每周都进村开展基层法律知识讲解、法治文化宣传及其他法律服务,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法治‘看得见,摸得着’,是慈溪普法工作的致力核心。”慈溪市司法局普法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将法治文化阵地创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绘就法治乡村“美景”外,慈溪还深挖各地红色资源、民俗传统、乡村发展等特色亮点,全面打造法治文化“风景带”。
慈溪教场山宪法主题文化园里,飘动的红旗、白色的和平鸽把宪法石雕映衬得格外庄重;慈溪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基地里,子产铸鼎、神兽獬豸等元素组成的法治浮雕,令参观者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慈溪市新时代法治实践基地观海卫站里,VR体验区逼真地模拟安全事故现场,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类常见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
近五年来,慈溪已建成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的“市-镇-村”三级法治文化阵地122个,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礼堂、法治文化街区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无数有形的法治载体把法治理念转化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内容和形式,直观有力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推陈出新 大胆创新普法宣传方式
“法治宣传教育延伸到哪里,‘与时俱进’的传播手段就跟踪到哪里”,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普法方式,都已被慈溪普法人“玩转”。
2015年,“慈溪普法”微信公众号“出街”。随后,紧密结合线下普法活动,“慈溪普法”开设了“慈溪普法·节日·法相伴”“扫码听法”“法治云讲堂”等栏目,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及时推送法律咨询、普法动态等。至今,“慈溪普法”微信微博已发布普法资讯近2500条,粉丝数近5万人,阅读量破200万。
2017年,慈溪市原创法治微电影《良心》中,小女孩在妈妈的怀抱里抛出稚嫩的问题:“妈妈,良心是什么?”“心是什么颜色?”这部影片通过一家三口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以孩子的视角,诠释了父母的遵纪守法对孩子成长的重大影响和意义,并于同年获得第十四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三等奖。
慈溪普法的创新不止体现在载体的转变,更是在内容上下了“硬功夫”。
三句半、小锣书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方言普法,也在慈溪市司法局的引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2019年3月,胡新昌文艺普法工作室成立。此后,慈溪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锣书传承人、73岁的胡新昌不遗余力地将法治知识结合文艺作品带到群众身边。他创作的三北小锣书《破镜重圆》《花开花落》、方言歌曲《寿呀寿》等法治文艺作品,通过送法下乡活动送到文化礼堂、乡村、社区,所到之处赢得阵阵掌声。